苞茅缩酒的表演形式,据古典籍的记载和楚史专家的考证是:“古人祭祀时,将茅草扎成束直立,将酒从上淋下,糟留茅中,酒汁渗透下流,像神饮之,谓之‘缩酒’。或以为‘缩酒’就是‘滤酒’,即将黄茅、茅香等含有芳香类物质的茅草捆成一定的形状,用作过滤去渣。楚人酿制出的醴(带糟之甜酒)、醪(浊酒,即汁渣混合的酒)等,经过这类装置过滤之后,不仅得到了清液(当时又称为沥酒),而且可以得到香酒。”南漳县薛坪镇巫舞班子的具体做法是:天刚黑,巫师们将早已准备好的法器(道具)放置案上,燃起一堆大火,开始用一个长方形的托盘盛入细沙铺上,安放在约50厘米高的台架上,然后将捆扎的一束山茅草置于托盘的中央,仪式班子由3—5人或5—7人组成,中间一人跪地,两侧分立各一人,左侧一人手执一壶盛满的苞谷酒,注入右侧一人手捧的杯中,然后递入跪者手中,两旁的执乐器者开始打击乐器,并轮番演唱。跪者将第一杯酒洒于茅草之上;跪者立起,带领法事班子围绕燃起冲天大火的火堆,边走边演边击乐器,转上第一圈;回到沙盘前立住,跪者第二次跪下,将第二杯酒由内往外,或圆或方逐渐扩大范围,直至扩展至托盘外洒出,又同上转第二圈;回到沙盘前,跪者第三次跪下,将第三杯酒慢慢淋到茅草上,再转第三圈,如此可循环5—7次,但至少转三次。在浇酒过程中,动作缓慢,口中念念有词,其后起身,率领仪式乐舞班子边歌边舞,歌者一人唱,尾句众人合,气氛十分庄重、肃穆。这一形式与典籍的记载、专家的考证何其相似!
2003年10月,中国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的“荆山觅楚音”对南漳的苞茅缩酒这一仪式进行了录制并已播出。
对苞茅缩酒这一仪式的解释,薛坪的仪式班子成员认为,山民以为人间的酒是昏浊的,是蒙了尘即污染了的,只有通过苞茅这种圣洁的草本植物和河流中之流沙这种洁净之物将酒过滤去渣去污,才能将清澈的美酒敬奉给天地神灵和老0,以表示自己的虔诚,这样神灵及祖先才会保佑自己康泰,消除其疫灾。专家们认为,通过苞茅过滤后的“这种高级酒当然更适于作祭祀之用”。巫舞班子的解释与专家的也基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