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剪纸

吉林剪纸

  吉林剪纸起源于满族,其选型精犷、朴素,不受视野和时空限制,富有关东特色。以往的剪纸多以满族传说和故事为题材,如:“人参娃娃”、“锁龙杆的传说”、“乌鸦救主”、“射猎”以及蔬菜、瓜果、劳动、家畜等为题材。质朴浑厚,刚劲豪放。

     剪纸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剪相封弟”的故事,《木兰辞》中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剪相”、“花黄”都是剪纸的形式。我国北方广大农村,妇女们从六七岁就开始学习剪纸,它也是刺绣的底样,是各种民间艺术的基础。剪纸主要用来表达喜庆祝福,红纸报喜,象征大吉大利;彩纸迎春,象征春回大地。这些鲜艳彩纸构成的环境,热烈喜庆,使人情绪兴奋。加上其多种吉祥祈福的寓意,就更加令人精神愉快、喜气洋洋了。

     吉林剪纸既有我国北方剪纸特点的传统满族剪纸,又有松花江流域移民文化特色;既继承传统技法,又力求融入现代艺术元素。作品以大气、洗练、夸张、又极具装饰性见长,在全国风格独特。

     在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吉林市于2004年11月创办了东北第一个市级剪纸艺术中心,这是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品牌建设战略及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一大举措。几年来,按照“专家带动,骨干培养,抓好普及,形成品牌”的要求,在有关部门及吉林剪纸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开展培训、创作、交流、展览、理论研讨、联谊等活动,吉林剪纸已呈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成绩斐然。

     几年来,吉林市组织剪纸艺术家潜心创作大量剪纸作品,其中有“吉祥剪纸”、“民俗剪纸”、“吉林风光剪纸”、“新道德、新风尚剪纸”等3000多种,2万多幅。仅张春颖就创作了“吉林民间历史故事剪纸”、“吉祥娃娃剪纸”、“风光剪纸”、“十二生肖剪纸”近千种。陈国璋的“民俗剪纸”、“生肖剪纸”,聂明明的“冰雪剪纸”、“人物剪纸”等受到省内外专家好评。

     为宣传吉林,展示新成果,交流创作经验,几年来吉林市的剪纸作者先后参加了在北京杭州呼和浩特沈阳香港等地举办的全国性剪纸赛事,共获奖86个,其中特别奖1个,金剪刀奖2个,金奖18个。张春颖被授予“全国十把金剪刀”称号并连续两次获全国剪纸最高奖“金剪刀奖”。张春颖的金奖作品《大院的女人》、后起之秀聂明明的金奖作品《参娃》分别刊登在2007年8月和12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一批剪纸精品被各地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大量作品被收入各地出版的剪纸作品集中。

     吉林市剪纸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收藏性。自2005年起吉林市连续4年举办了剪纸艺术展,并被列入吉林市“三节”活动。展览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及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的客人,作品被他们广泛收藏。2007年8月,以吉林市剪纸作品为主体的“吉林省剪纸艺术展”在日本宫城市举办。2008年6月,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戴玉强领衔主演的歌剧《木兰诗篇》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时,吉林市剪纸作品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奥地利客人。张春颖等还应邀先后赴香港、澳门、日本作现场表演,受到热烈欢迎。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吉林市剪纸艺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将吉林剪纸打造成吉林市又一文化品牌的设想已成为现实。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磐石市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剪纸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