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盛产香鱼,闻名已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楠溪江就产有香鱼。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香鱼“长三四寸,味佳而无腥,生清流惟十月时有,与乐产少异”。《雁荡山志》又载:“凡荡水所入处皆有之,荡水西流永楠溪,则自枫林、档溪、下潭、古庙潭诸处亦有之。”香鱼俗称“溪鲤”亦叫瓜鱼,隶属鲑形目胡爪鱼亚目,香鱼而得名。香鱼体长而侧扁,头小咀尖,体披细鳞,背部灰黑,腹部银白色,鱼肉细嫩多脂,味鲜且有香味,为上等食用鱼,是名贵的经济鱼类,素有“淡水鱼之王”的美誉。
除楠溪江外,香鱼在我国闽南、台湾及湖北兴山县也有出产。相传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品尝到香鱼味后,赞不绝口,即封为贡品,年年进贡朝廷。台湾省台北市郊新店溪的旅游观光胜地碧潭也出产香鱼。据说,台湾这种香鱼是当年“国姓爷”郑成功率兵驱荷寇、开发台湾时从闽南引入放养的,后人怀念郑成功,称比鱼为“国姓鱼”。清时某君诗云:“春水新添新店溪,溪流 绿下玻璃,香鱼上钓刚三寸,斗酒双柑云听鹂。”
楠溪江两岸渔民捕香鱼,一般是驾竹排、驱鸬鹚捉鱼。一条竹排,七八只鸬鹚可捕10余千克。“苍茫 沙咀鸬鹚眼,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湿雨后,一蓬烟火炊渔船。”宋代林逋的诗,生动地刻划出水上渔家的意趣。有时农家傍晚来客,主人背上鱼篓,拿个网兜下溪,一会儿就摸得一、二斤鲜鱼,就象至菜园摘豆角那样方便。
做香鱼菜肴,宜清炖白烧。楠溪江畔的农妇焙制香鱼有一套好方法,先把鱼背剖开,放在铁丝匾或竹篾上,用文火细烟慢慢熏焙,直至烧成金黄色取出,这就是海内外闻名香鱼干如煮面烧粉干或汤时,掰碎放入一些,再撒点葱药、姜末,则清香四溢,色香味俱佳。
清代诗人壬士稹写了首七绝<<渔家>>:“楠溪江都是钓人居,柳陌清溪一带疏,好是日斜风雨后,半江红树卖香鱼。”深 秋楠溪香鱼上市,忙煞了那些来楠溪江的游客与邻近饮食店主人,他们都去争购活鲜鲜的香鱼。如在花辰月夕、瓦屋纸窗下,以浓郁的村醪和清蒸一盘风味独特的香鱼,“他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别有一番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