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鲜打捞上来的鱼除去内脏,因为超过手指大小的鱼的内脏是苦的。这可是件麻烦事,但即使是再小的鱼,对于生活在水边的人来说,动作也能够非常娴熟。制作鱼火焙鱼是个细心的活,要耐得下性子,动作过猛,很可能将完整的鱼身弄破。抹上一层食盐可以保鲜提味,这是很多食物的制作手法。在熏烤之前,也有人把鱼拿来蒸到七八分。熟谷壳、桔皮、米糠既是农作的副产品,也是天然的香料,烟雾熏烤几日,到鱼肉九分干即可,其实经验丰富的人只需要看下鱼肉颜色,就知道是否可以出灶。出灶便意味着成品的火焙鱼可以装袋了,表皮是黄的,略微带湿的鱼肉既有鲜味又易保存。火焙鱼的烹饪方法多样:可先用微火油炸,再加以蒜、姜、紫苏、干辣椒等,加水后用文火慢慢熬,肉质柔软后可出锅;也有直接加佐料蒸食的。新鲜的鱼可能会因有腥味而遭人不喜,但经过熏烤的鱼却没有这种缺陷。
在毛田镇附近水域,曾经有两个很有名的古集镇,上游的叫“谷水镇”,下游叫“羊古市”,由于临水,两个地方都盛产火焙鱼。这里发出的货船,除了载茶叶,还会载着大量的火焙鱼,一直顺流北上,直到汉口。他们将本地的产品售空后,又从那边带回来许多南杂,这就是古时商人对水的利用。
在这片水域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朝皇帝朱厚照曾游涟水,晚上在羊古市落脚,一农户便奉上火焙鱼这道菜,朱厚照食后深觉不错,便提笔书下“御食火焙鱼”五个大字。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辨,但清末曾氏在此训练水军却是有史可考。咸丰四年,曾国藩在靖港惨败太平军后至衡阳,他安排曾国葆等几位弟弟们回乡组建了一支水陆两用军,并选在此处的羊古水域扎营操练,也就是这支军队,后来帮助曾国藩直捣天京,攻下天王府。湘军将士也将火焙鱼带出湘乡、带出湖南。今日,这里的渔民仍旧袭用湘军当年操练的方城阵、迷魂阵来捕鱼。据说毛泽东从小就喜欢吃这种乡味浓郁的土菜,火焙鱼也因他更有名气。
现在库区的渔民成立了养鱼合作社,原本自给自足的制作被作坊生产所替代,并且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产品亦销往各地。虽然我一直认为原汁原味的东西最好,但如果能带动经济、造福百姓,自然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