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史料记载,元宵张灯始于东汉佛教的传入。佛信者把火光比作佛的神威,灯也就成了佛前的供具之一。据传说,释迦牟尼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十二月三十日,即东土正月十五,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燃灯法会。于是,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开始,燃灯之风大兴。
民间传说,正月十五的灯节与玉帝下令火化蒲州有关。岷县民众传说正月十五悬灯与禳治九头蛇精有关。不论元宵兴自何时,源于何种理由,岷县民众过元宵节历来是十分隆重的。那些边鄙山庄的乡民在自家庭院栽灯杆,悬红灯表示过节,而许多大一些的村镇和城区街道除各家张灯外,还自愿捐资举办一些大型的“灯会”和“花会”。岁旦和元宵之夜,城乡到处灯火通明,尤如白昼,加之游人的欢闹声、社火的锣鼓声和鸣放的烟花爆竹声喧腾不息,呈现出一派浓烈的节日气氛。
岷县民间有“正月十五游百病”之习俗。人们多在十五凌晨登高,入夜去观花灯,借此消除病痛灾祸,以求安祥。灯节中不论他人与“灯会”的灯,还是自己参与赏玩的灯,都很有讲究,不但形制各异,一律用丝绢或五色彩纸糊成,上面彩绘书写,格调非常高雅。那些兔子灯、猴子灯、雄鸡灯、金鱼灯、白菜灯、萝卜灯、荷花灯、桔子灯、西瓜灯和带铃声的滚灯……千奇百巧,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上街的“夜社火”不但声势浩大,而且光彩夺目。队伍前有掌巨型牌灯的仪仗队,所掌牌灯上都书写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六畜兴旺”、“人寿年丰”……的吉语,通过灯光的映衬,显得更加醒目。紧随锣鼓队的便是两眼发光,浑身闪鳞的巨龙在舞动。接着便是那些舞狮人的绣球灯,跑纸马的纸马灯,划旱船的船灯,推小车的车灯,秧歌和高跷演员所掌的各类花灯。长大的灯队在紧锣密鼓中载歌载舞,徐徐前进,犹如一条翻着缤纷烛浪的灯河,流淌在人群拥挤而欢腾的街衢中。节目中八仙登场观灯,那“一字点元灯、双喜临门灯、三元报喜灯、四季平安灯、五谷丰收灯、六连吉庆灯、七巧如意灯、八福长寿灯、九字连环灯、十字满堂灯”的歌声伴着锣鼓的节奏,显得非常悦耳动听,每当大场子表演开始,那《画纱灯》、《扬州观灯》、《秧歌雪打灯》、《十盏灯》等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久唱不息。这悬灯、掌灯、舞灯、唱灯、观灯把整个元宵之夜变成了灯的世界。
县城各街道和村镇的“灯会”在全县有多处。它们大小不等,各具特色,最盛者要属北门、后所、麻子川、大沟寨、前川寺、马坞等灯会。
北门灯会由鼓楼十字直达城北门。街道两旁过百对灯杆上悬挂着形状不同,色彩各异的花灯,许多灯面上彩绘故事,连环成套,悦目动人,颇有教育意义,十五入夜,一街两行的花灯齐明,游人摩肩接踵,那争相观灯,踊跃猜谜情景十分激动人心。上千条书于彩纸上的谜面,不到一个时辰便被猜射一光。获奖者、围观者无不欢欣鼓舞。时过不久,一条金光闪灼,通体透明,象征一方“福神”的巨型龙灯,伴着锣鼓声,在众人的簇拥下,舞动着由北门向城内缓缓而来。每到之处,家家户户都要举行“迎灯”的祭祀仪式,一时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热火异常。凡到大型花会的地方,都要燃放“架花”和“斗花”供游人观赏,那火树琪花、鞭炮轰鸣的场面,顿时把节日夜晚的气氛推向了热潮。巨龙按约定的路线,停停走走的游动,直到翌日凌晨方告结束。十五至十七连续三个夜晚,城里关外,分区域、分路段,都以类似形式进行盛大地“迎灯”活动。
后所“灯会”是由上、下街联袂举办,其规模并不比北门“灯会”逊色。更有情趣的是每户门前的花灯下还悬挂着妇女们亲手用绢绸和丝线精心制作的人物、畜禽、花果、蔬菜、香袋、荷包和各式绣球等民间工艺品。这种融民间工艺美术为一体的“灯会”,既展示了当地妇女精湛的女红与智慧,又为游乐群众增添了悦目怡情的高雅内容。
大沟寨“灯会”属村镇中规模较大的“灯会”。全庄实为一个大型“灯会”,又按路段和居住区域设六个分会。每个分会各自搭成高约丈余,长约二十丈的灯棚十间,每间高悬彩绘宫灯六盏,共六十盏灯。六个分会的灯总起来便有六六三百六十盏。这六方与三百六十盏灯,暗含“-”之数。即天地四方(隐指天下)。十四日入夜,全庄灯火齐明,游人往来穿行在灯棚之下,尽情观赏绘有成套连环画《西游记》、《岳飞传》、《三国演义》、《说唐》、《征东》、《征西》、《二十四孝》和《八仙故事》等的花灯,上灯后,社火出场转街,按路线穿行各会灯棚,表演《八仙观灯》等文艺节目,每到之处,民众与“灯会”都要燃放筒子花、斗花、鞭炮和铁炮,以示“迎灯”。热潮时,花灯、烟火、鞭炮的火光交相辉映,锣鼓声、歌声、欢闹声响彻山川,来自四面八方的乡民们整个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马坞镇元宵张灯又别开生面,节日来临,集镇中心宽阔的“灯场”上便栽起纵横各十九排灯杆,每杆悬花灯一盏。三百六十一盏灯一起点燃,“灯场”及周围顿时被照耀成一个蔚为壮观的光华世界。用灯构成的这一方阵,正与围棋格局相同,并设有入口、出口和点将台。游乐观灯者进入“灯阵”必须绕行九曲十八弯方能通过点将台走向出口。因之,人们称其为“游黄河灯阵”或“转九曲”。初次游乐和无经验的人,进入“灯阵”犹如步入迷津。左行右转不通,前进后退无路的游人要占大多数。穿行无误的人,也要几经周折,环绕往复才能转完这迷人的“灯阵”。这些幸运者,被大家看做是当年万事如意和平安吉祥的人。据传,这一活动与当地奉祀的三霄娘娘和姜子牙斗法有关。神话、传说多是古人力图征服自然力的想象,但“转九曲”这种文化娱乐活动,实为古代兵法战阵的遗留。《孙子势》中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兵家认为临敌运变,列势布阵为用兵之铃键和制胜之枢机。古人把“九曲黄河灯阵”和围棋这种纵横图,称为“幻方”,它不但充满了神奇的奥秘的色彩,而且还隐寓着许多天道、地理、阴阳和四时变化无穷的哲理。《易经系辞上》说:“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为三十六,地为十九),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又说:“乾(阳)之策二百一十六,坤(阴)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灯阵”还把全图分为四角,每角九十个交叉点为一季三个月,四时的变化也被包含其中。这些都是我国古人宇宙观的反映,他们把纵横图的结构,附之天道,顺应地理,隐寓自然界阴阳和四时的无穷变化。我们先民就是用这种认识去改造自然,去进行生存斗争的。今天马坞村“转九曲黄河灯阵”的活动,既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又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弘扬民族文化。
岷州元宵灯节,源远而流长,丰富又多彩。文中只对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进行了记述,并非全貌。就此,足能反映岷州人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在大力建设“两个”文明的今天,我们更应对民族文化加倍珍惜,承前启后,让其发扬光大,永葆青春!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