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牛儿灯

成都牛儿灯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都牛儿灯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场乡志(1810年(嘉庆年间)编撰)记载:新场镇的潘茂山老艺人(已故)因被冤枉坐牢,在牢狱中学会了玩牛儿灯。第二年腊月下旬,潘茂山出狱返家,生活路狭,约友人周平山创办牛儿灯。同年,牛儿灯就先于我县其它乡镇兴起,之后周平山将牛儿灯传教与子周泽云(已故)。由此,每年春节,周家牛儿灯就在新场镇和邻乡耍开了。”

  “新场牛儿灯”是新场山区农民秋冬农闲时节,以塑造耕牛形象为娱乐的一种活动。通过舞耍“牛灯”赞颂农民与牛的劳动生活乐趣。舞耍“牛灯”由一人扮使牛匠,一人扮赶牛幺妹、两人扮耕牛,边舞边唱,唱腔唱词为新场地方山歌一类。“牛灯”舞耍开始,只见一使牛匠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背着牛草,一人牵牛,一人持牛鞭。舞耍“牛灯”的人,把制作好的牛头顶在头上,双手把道具篾撮口封好,身子前躬90度角,耍牛尾的人也前躬90度角,藏于道具下,扶住前人的腰。

  新场牛儿灯集造型、伴奏、伴唱、舞蹈为一体,载歌载舞,优美诙谐,地方特色浓郁,是川西民间舞蹈不可多得的原生态素材。

  新场牛儿灯是当地群众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影响面较大,内容以传统文化为主,形式喜悦吉祥,这对于弘扬优秀传统道德,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新场牛儿灯以耕牛为载体,提醒人们不忘农耕文化,加强耕作与农村建设,这对于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场牛儿灯是一道古镇特有的文化景观,以其独特的地方性情趣吸引游客眼球,对于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息来源: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大邑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牛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