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纱船为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晓纱船,又称旱船,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春晓镇位于象山港口、东海之滨,自然形成了一种用彩船庆祝捕捞、盐业丰收。春晓镇背山面海,船在解放前是当地人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村民出海时希望一帆风顺,回来时希望满载而归,当地人自古以来就将船作为吉祥物,每逢喜事总要进行“走纱船”表演,以此寄托美好愿望。50年前,纱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春晓镇为保存、发展这一民间民族文艺,当地10位老人筹资2万元,凭记忆复原了一艘古纱船,并组建了一支纱船队进行巡回表演。
春晓新制作的纱船船长6米,宽1.5米,高3.6米,分上、中、下三层。纱船的外形像一艘可以移动的龙舟,底部依托着一辆三轮车,老人们用铝合金、三夹板等材料搭建了龙头、龙身和龙尾,龙身上有一座三层高的小塔,船身用精美的镂刻工艺描绘了盘龙翔凤、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此外还装饰着灯笼、彩纸等。是一件综合木、雕、漆、绘的大型纱船,现又成功制作了一艘以凤为主题的纱船,龙船、凤船一起表现展示出一番龙凤呈祥的情景。纱船有了,老人们组建了一支纱船表演队伍——春晓业余文艺纱船队。经过数月的学习和排练,纱船表演开始了,每人一套演出盛装,两位老人走进船中使纱船移动,另外的几位老人则跟在后面吹拉弹唱,锣鼓、二胡、板胡、箫、木鱼等乐器一应俱全,现场的气氛甚是热闹。表演采用《三六》、《戏则》、《紫竹调》、《农业大发展》、《马灯调》、《五更调》等民间乐曲和传统曲谱。
信息来源: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展览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展览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