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的“面花”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特别是八鱼乡阿寿村的“面花”更是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渊源的历史背景、栩栩如生的造型,成为渭北平原一支独放的奇葩,享誉中华。
大荔阿寿村里最出名的做面花高手,要算是年届八十的荆玉梅老太太了,在她的传带下,村0现了一大批以王玉霞、马勤叶、陶桂芳等人为首的佼佼者,她们在传统面花艺术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内容,让大荔面花的名气远扬。
上世纪90年代初,王玉霞等人的作品曾参加陕西省首届“西衡杯”面花大奖赛。“古寺佛殿”进京参展,荣获大奖。90年代后期,王玉霞、马勤叶、张月香等创作的“药王庙”面花,气势恢弘,古朴趣拙。她们按药王庙建筑形状,逐件生捏熟蒸后,组装成一体,它有正对着庙门的戏楼、庙门楼、庙门两侧铁旗杆、牌楼、石狮、前后殿、万人伞、两侧龙虎震守的药王洞(寝室)等10余种,占面积约2.5平方米,其中戏楼、前后殿均高50厘米,宽40厘米,气势宏伟磅礴。庙门、牌楼外饰雕梁画栋,古态雄风,雀跃屋脊,燕翔楼端,体姿舒闲,栩栩传神。再赏那石狮石虎,火眼金睛,威态飚炳,严阵洞口,他人难入,颇具大西北狂风卷沙之势态。“药王庙”的墙壁外饰是以数千朵白梅贴面,似象牙玉石雕琢,似梨花盛开傲放,眼前犹如花的世界,神色炫目,气韵酣畅,脉络连贯,意象生动而巧工天成。“药王庙”面花在省、市、县大赛中多次夺魁,被称为“中国一绝”,并在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花甲老人做面花
一个夏季的清晨,我在阿寿村亲眼目睹了72岁高龄的王玉霞制作面花的高超技艺。
我去老人家里时,她家厨房的案板上,正好有发好的面团,只见老人三下五除二地揉好面团,前来帮忙的媳妇也摆好了工具,其实,她们的“秘密武器”再普通不过了,菜刀、木梳、剪刀、几个瓶盖儿,还有碗里放着的红枣、绿豆、黑豆,这就是她们的全部工具。她们做的是狮子面花。先做狮身,把面团擀成四寸宽一尺来长,捏出四肢,再放在一个拱形的铁模架上,一个躯体伏地的狮身就做好了。王玉霞老人说她一般是先做大件,再做小件,小件因为精细,比较费事。而做狮子的功夫,主要体现在狮头的造型上,不光要精通“十八样武器”似的工具,“切、擀、铰、捏、刻”等各种手法也要得心应手,精刻细画。王玉霞老人说,一般她做一对狮子要两个小时左右,而村里有的年轻媳妇要做一天才能完成。上世纪90年代王玉霞就曾经率领着村里的媳妇们拿了好几个面花大奖。在她家客厅的墙上,一张《陕西省新桃花源杯面花大赛一等奖》和《陕西省首届西衡奖剪纸面花大赛二等奖》的奖状,被老人精心地装了镜框钉在堂厅。
面花祭祀纪念药王
据同来的村长介绍,阿寿村曾是唐代名医孙思邈行医治病过的地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一代名医,在这里建造了药王庙,每逢农历二月初一都要举行面花祭祀巡游活动,这一活动承传了数百年。
供品面花要求高,制作复杂,不可能由几个人短期完成,所以这项“宏伟的工程”由全村“八队四社”共同来完成,村上统一调配指挥,每社做几件,最后组成一副完整的作品。那些巧媳妇、能婆婆们在制作面花的过程中,不画图纸,全凭经验和记忆创作意图,不能有半点的瑕疵和差错,这些作品无不凝结着每一位制作者的智慧和勤劳。
在他们保留的照片上,我见到一件制作好的戏楼,高约一米,长、宽两尺,造型生动精巧,飞檐斗拱,红色门楣上镶嵌着一对银色麒麟,戏台上的两个彩色小人正在唱一出戏,屋顶、四周插满了花瓣形的小饰物,估计有近千件之多,如果不是近距离观察,很难想象其制作难度。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中午,阿寿村本地的、外村的男女老少聚集在街道两边等候巡游队伍到来,巡游遵照“东起西落”的老传统,按照“东、南、北、西”的顺序出发。12点整-的队伍出发了。供品走在前面,四张桌,每张桌由四个妇女抬着,依次是秧歌队、锣鼓队、花轿队,四匹骡子并驾的锣鼓车是队伍的“尾巴”,一路敲敲打打,载歌载舞,好不热闹。队伍绕村一周后,到达药王庙,先给药王献上面花,然后再燃香拜祭,此时有人放响四只火铳,以炮声告诉其他社——-抵达终点,“你方唱罢我登场”,南社队伍出发了……
供奉的面花要在庙外放置三天,请药王审视过目,也供来人观赏。由于阿寿村的面花不着任何颜色,任何人可放心食用,因此三天后各社将自己制作的面花取回分给每家人,过去人们相信病人吃了面花能医好病,不孕的媳妇吃了能早得贵子,现在不同了,吃面花象征着一种祝福和愿望,祝福全家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儿女健康成长、学业有成,老人幸福长寿……
“关中明珠”走向全国
每个村里能加入到“捏馍方队”的女人们,既要心灵手巧又人品好,长的体面又干净利落;既要有小媳妇又要有待阁闺中的大姑娘;既要有家道兴旺的大户人家,又要有儿女双全的……都是千挑万选村里的“人梢梢”。每次捏馍时,等所有人员齐整后,大家在“总拿大妈”(捏馍的主帅,视年龄、辈分、技艺而定)的分工下,按来人的特点和特长,将揉面、做底、捏花、配色、烧锅等程序安排妥帖,大家既有分工,各负一责,又有合作,齐心协力。她们总是在说笑斗嗔中,欢快、娱乐地完成了一件又一件面花的艺术创作。捏花馍不仅是展示农村巧妇技艺的平台,更昭示了一方水土兴旺发达、文化源远流长。
现如今,越来越多精明的商家,看中了渭北面花的美好前景,经他们潜心开发研究,精心手工制作,无菌真空包装后,面花——很快走出了关中大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也成为熠熠发光的“关中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