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刀花鼓

飞刀花鼓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飞刀花鼓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飞刀花鼓,是半边功夫和半边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深受四川城乡广大群众的喜爱,由职业艺人表演。由两人配合完成,有上、下手之分,上手一边演唱一边抛掷刀、叉、棒等物,下手打锣鼓伴奏、伴唱为辅。由杂耍和曲艺相结合,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完美的艺术形式。飞刀花鼓受到法中友协、法国杂技团和法国各大媒体的关注,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墨西哥驻法国记者亨利克观看演出并进行采访。他说:“你们的花鼓艺术就像一朵鲜花,永远开在法国人的心里,我已经把你们这朵美丽的鲜花播放到西班牙美国去了,并且我也会用文章把它介绍到拉丁美洲去!”法国阿维尼翁省长看了演出后说:“你们把中国民间艺术带到了我们法国,使我们法国人民得到了愉快和享受。”飞刀花鼓被《欧洲日报》、《自由南方报》、《解放日报》、《巴黎日报》、《世界日报》等各大报纸作了专题报道并刊登照片。法国中央电视台一、二、三套作了专题采访并现场录像。1993年飞刀花鼓参加了巴蜀曲艺一代名师献演,1995年荣获成都民间艺术“三绝”展演绝技奖;1998年又随中国民间艺术团赴日本演出。

  飞刀花鼓分布于四川成都、绵阳广元宜宾自贡内江泸州重庆涪陵达州万州等地。

  飞刀花鼓发源与四川中江,始为世人所知,远在北宋年间就已享誉全国。据司马光《涑水记文》记载,“北宋章献刘后本蜀人,善播鼗。蜀人龚美携之入京。美纳后于太子。太子即帝位,立刘氏为后。”鼗,是一种带长柄的摇鼓,俗称拨浪鼓。播鼗就是摇拨浪鼓演唱曲目,这就是最早打花鼓的一种形式。又据周密《癸辛杂识续集》“鼗鼓”一则记载,“真宗刘后,蜀郡华阳人,襁褓中父丧,随母归玄武外祖家,聪资善鼗鼓……”华阳即今双流,玄武则为今中江,则刘皇后年幼时是在四川中江学成的“鼗鼓”。这也说明飞刀花鼓早在唐宋年间就已出现,但不很流行。直到清朝民国年间逐渐流行起来,作为民间艺人街头卖艺糊口的一种手段。直到今日,飞刀花鼓已有1388年的历史了。

  飞刀花鼓是半边功夫半边艺术的曲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而完美的艺术。它上手以一边演唱一边丢飞刀、叉、棒等为主,下手以锣鼓伴奏、伴唱为辅,吸取了微小的舞姿,把载歌载舞结合为一体,叙述有人物情景的传统故事和当前的故事,受到国内外各有关机构的重视和关注。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青羊区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花鼓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