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合刺绣
清末以来,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农村妇女的小围身十分引人注目,其刺绣尤为精致,图案丰富多彩,是当地水乡妇女服饰中装饰性最强的饰品。
小围身是嘉兴农村妇女用来围身、保洁、暖身的布制小围裙,两端各有一条长约35厘米、宽8厘米的刺绣花带。花带制作讲究,有手工刺绣的人物及纹饰等,朴实中见华丽,既富有装饰趣味,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主要用于妇女的日常装扮与劳动。一般当地未出嫁的姑娘都要绣上两对围身花带,制作两条围身,一条用来做客时用,另一条用来干活时用。
小围身绣制比较复杂。第一步,将真丝或棉布裁成条状。第二步,绘好图样,成细墨线稿(有时也用乳汁勾画轮廓,以保持画面整洁)。第三步,细心刺绣,吸收苏绣技法,完成后为绣片。绣的图案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戏曲人物,如“十八相送”、“凤仪亭”、“楼台会”、“金山寺”等,一般年轻妇女多用这些图案;二是吉祥图案,如“暗八仙”、“鲤鱼跳龙门”等,一般为老年人所用。绣一条花带约需一个星期。第四步,将绣片扣上围身(一个小围身需要一对花带)。
洪合刺绣受苏绣影响,风格细腻精致,非常强调针法、绣法的综合运用,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追求对比统一,尤其在绣制人物时,为了表现人物脸部的嫩肤,多使用平针,造型稚拙,在体现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方寸之间突显精美典雅,折射出农家妇女朴素的审美情趣。在体现实用价值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洪合刺绣传承人朱文宝老人(1932年出生)还保存着三件完整的围身绣花腰带。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昔日的小围身已不再使用,洪合刺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近几年来,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开展,一些绣品重又出现。
洪合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嘉兴图书馆
信息来源:嘉兴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