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锣鼓(三台紫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花锣鼓(三台紫河)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地民间花花锣鼓据先辈口头传说出现于明清时代,清末极为流行,民国时期家喻户晓。建国初期,农村也还依旧盛行,多以姓氏或农村院落情趣者各自自然成组,自玩成趣,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很有韵味的中国乡间打击乐曲系。在一个县市区内体系大同小异,但内中由于属器及击打方式不同,各地也有不同风韵,有的激烈、有的舒缓、有的好像在诉说人类人生的心情。总之它突出了乡村的文化生活,它与川剧锣鼓齐名,乐器有锣、钹、鼓、高低音不同的马锣二至三个;花花锣鼓曲谱分头子、尾子、夹花,它比龙灯锣、狮子锣内容丰富得多,很具有欣赏性和参与性。人们常用来朝庙,游山玩水,上坟祭祖,特别是节日喜庆之日,有了它来助兴更显欢乐有趣。每年腊月敬灶后至整个正月新春时,沟上沟下花花锣鼓声不断,有时对河两岸你一曲、我一曲轮番之比,内行听门道,看谁打的曲牌多、花样新,周围群众听的有趣,玩者动脑、动心、动手、动耳、专注敲打、不知疲倦。也可边走边打、随队-,也可打出节奏,比有些洋乐器更热烈、动听而有风韵。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三台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锣鼓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