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剧(徽戏童子班)

徽剧(徽戏童子班)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剧(徽戏童子班)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代中期,伏岭成年男子旅外经商务工人员已超过半数,多从事面馆业,正、二月是面馆业淡季,一年一度回乡探亲,照看在家“留守儿童”,见假日闲散在乡小孩到支祠学戏、演戏是好事,他们支持组织“童子班”,请人教戏,在支祠内搭台演出,形成三门自置行头道具演出,但各门演艺水平参差不齐,观众多寡悬殊。支祠剧场窄小,当有好戏时,外村观众难挤入场。道光九年底建成三间两厢两走廊的徽式戏台,广场可容纳数千人。道光十年元宵节三门“童子班”登台公演。正月十日至十七日演出四夜。每夜三门都要演出节目,先由各门自定节目与排练。演出分头、中、末班出场。演出先后次序于正月十三日由三门值年代表到昌福寺旁的太子庙分二次抽阄确定。头三夜各有头中末班,只是日期不同。第四夜头班加演开台戏比较费事,末班收场在半夜之后,比较辛苦,所以另行抽阄确定。由于演出日期、时段不同,演出效果、演职员劳逸也不一样,每当抽阄定班次时,三门值年人及关心者挤满太子庙,呼喊声、嘘唏声不绝于耳,别是一番热闹。抽得第四夜中班的那门人众即兴高采烈地抢先跑回支祠,将演出班次用红纸书贴于祠柱。元宵节演徽剧,是伏岭村人人参与的大型文艺活动。他们承继了“舞徊”的管理实施经验,创立了新的长效规章制度,使徽剧“童子班”长期传承了下来。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绩溪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剧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