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市酥,又名“红纸包”,是徽州特色名细糕点。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少皆宜。顶市酥的前身为麻酥糖,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传统糕点。明清时,因为徽商的兴起,麻酥糖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全国,渐渐成为人们日常食用和招待客人的必备茶点。市场上最好的麻酥糖被人们称作顶市酥,顶市酥便渐渐取代了麻酥糖的名称,沿用至今。顶市酥的主料是脱壳后的芝麻和熬制的饴糖(糖稀)。芝麻中含有人体必须的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含有丰富的脂肪、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K及锌、钙、磷、铁等元素,经常吃芝麻类食品,能起到滋补益寿的作用。《本草纲目》中写到:芝麻仁味甘气香,能健脾胃,饮食不良者宜食之,食后可以起到开胃、健脾、润肺、祛痰、清喉、补气。芝麻还具有养血的功效,可以治疗皮肤干枯、粗糙、令皮肤细腻光滑、红润光泽。饴糖在中医学上用作缓中、补虚、润肺药,性微温。饴糖与芝麻的搭配,不仅能促进芝麻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还能有效去除芝麻中的涩味,使口感更加,香味绵长。据传说,顶市酥的由来和乾隆皇帝下江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乾隆六下江南,均由歙县人江春承办一切供应,筹划张罗接待,这就是所谓“江春大接驾”。江春,歙县江村外村人,清代著名的徽商巨富,为清乾隆时期“两淮八大总商”之首。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乾隆一次次下江南,江春就一次次变换着徽菜菜肴、茶点来接驾。有一次,乾隆在喝茶时,江春夫人将熬好的糖稀撒上炒熟的芝麻粉,做成细条状圈了几圈,然后用红纸包好呈现给皇帝吃。乾隆皇帝打开红纸,拿起一头的顶市酥却不断,吃起来甜而不腻。得到皇帝的赞许,遂问这是什么茶点,江春确是答不上来,一旁的江春夫人灵机一动说这是“顶市酥”。顶市酥与徽州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徽州习俗,过年时家家都把红纸包装的顶市酥装在果盒里招待客人,到亲戚家去拜年一定要送上。徽州民谚曰:“拜年不带麻酥糖,请君不要进厅堂”。吃过以后的包装纸也不会扔掉,长辈们会用这些红纸包上压岁钱,分给前来拜年的孩子们。在徽州,顶市酥还与状元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徽州文人上京赶考,无论穷富,口袋里必然要装上几包顶市酥,以求能状元及第,光宗耀祖。所以顶市酥在徽州还被成为“状元红纸包”。千百年来,顶市酥已经成为徽州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