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食闹音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食闹音乐是在福建省将乐县广泛传播的一种民间音乐,至今已传承四代以上,几乎城乡到处都有清一色由农民组成的食闹班子。将乐食闹音乐根植于群众日常生活,应用十分普遍,在逢年过节、迎神赛会、老年寿诞和结婚生子等喜庆场面,以及节庆舞龙乃至丧葬仪式等民俗活动中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给将乐百姓带来娱乐生活的同时,也成为音乐熏陶、传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食闹”有文场和武场两种。使用锣鼓、大吹的曰“武场”;文场分两种,使用小唢呐的曰“喳子文场”,不用小唢呐的曰“笙箫文场”。“闹香花坛”是文场的特别形式,它所演奏的没有真正的食闹曲牌,大部分是江南小曲。所谓“闹香花坛”,实际就是乐队走街。旧时迎神赛会,菩萨踩街时都有装点得很漂亮的香花坛随行,乐队紧随香花坛,因此叫“闹香花坛”。一些大户人家出殡,有死者的铭旌、像轿和花坛,也闹香花坛。
“食闹”音乐使用的乐器有梅花(大唢呐、大吹)、喳子(小唢呐)、横竹(笛子)、椰胡、二胡、琵琶、三弦、扬琴、鼓、平锣、小锣、大钹、小钹、镜锣和云铮等。
按使用曲牌的不同,食闹音乐可分为喜庆音乐(结婚、做寿、迎神赛会)、龙灯锣鼓和丧葬音乐。逢年过节、迎神赛会、老年寿诞和结婚生子皆曰喜庆,为了助兴,都可以动用食闹音乐;在龙灯踩街、入户、回龙、舞龙时用的是火炮锣鼓来渲染气氛,使锣鼓更加活泼;在丧葬典礼上,将乐食闹中的丧葬音乐是一个完全独立、绝对不能与其他音乐混用的套曲。
“将乐食闹音乐”是福建民间音乐中独特的品种,形式与内容均有其显著的特征,因其是地方民俗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故而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