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纸门花为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刻纸门花也称“半城刻纸”。这一传统美术诞生于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镇及洪泽湖湖区民间。主要分布在该镇各渔村、渔船和渔场。本县临淮镇、洪泽县劳子山镇有流布。
半城刻纸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一是半城自古繁华富庶,渔民百姓,凡逢年过节、婚嫁寿诞,户户都要贴大红色的刻纸门花,已形成习俗。二是半城渔民有跳洪泽湖渔鼓舞和演唱端鼓腔的习俗,在举行祭祀、请河神、续家谱、开捕和灯会的时候,必须挂上绘画与刻纸的图案,这也大大促进了半城刻纸的发展。
半城刻纸门花主要以刻灯会时悬挂的神符、绘画、神像为主,同时刻鞋花、灯花,随着时代的变迁转为刻喜庆的图案,在逢年过节、婚嫁寿诞等场合贴于船头、门窗,以增加喜庆气氛。半城刻纸在内容上,刻字也很普遍,如“一帆风顺”、“喜鹊登梅、”、“五福临门”等。有时在传统的基础上,还带融进了版画、装饰画的技巧,使其作品色调更加明快。
半城刻纸的基本特征:一是镂空深刻,二是结构多变,风格浑厚质朴,三是喜庆刻纸作品以大红单色纸为多,红、黄、绿等彩色纸作品多用于祭祀、请神、灯会场合等。
自古以来半城刻纸多用于新年和喜庆期间张贴,寓意大富大贵,步步登高,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它的传承真实地反映了广大渔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取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