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传说

老子传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子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子传说故事是在涡阳民间一直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故事。由于老子传说故事极富地方特色,语言独特,耳熟能详,已流传千百余年。老子传说故事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子的故事,刻画了老子从童年到暮年的成长过程;第二部分是有关老子和天静宫的传说,浓厚的神话色彩,亲切的地方口语叙述,为我们描述了老子传奇的一生。这些优美的故事反映出了涡阳深厚的文化积淀,传承了老子思想,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老子出生地的历史本源。涡阳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亳州市中心地带。涡河和铁路穿境而过,省道S202、S307横贯县境东西南北,交通十分发达。涡阳不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大县,还是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故里。闸北镇郑店行政村就是老子的诞生地,道教祖庭天静宫(又称中太清宫)便座落于此。天静宫,始称老子庙,建于汉延熹八年,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后毁于战火。1993年以来,争取港台捐资三千多万元对天静宫进行了重修,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工程。据考察,第一次系统整理老子的传说故事的是天静宫第二十代道士马明德,后传至第二十一代天静宫住持郑志善。1987年至1993年,工商局干部马杰走访郑志善,作了记录,形成文字。2006年原文化局副局长胡智和老子文化办王大杰再次对老子故事整理,形成40篇,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子的故事17篇,一类是老子的神话传说23篇。为了保护传承好这些宝贵的遗产,2007年县政府投入30万元在天静宫内建设了老子故事展览馆,并向社会开放,2008年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老子的故事》(图文本)一书,2009年被列入安徽省非遗保护名录。老子传说故事在涡阳代代相传。大多采用地方口语,语言叙述通俗优美,有着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收集、挖掘和保护这些民间故事,对于考证老子生地,弘扬道家道教文化,传承老子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老子 (前571前471)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聃是谥号,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人,生卒年不详。他曾担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后又为柱下史,通晓上下古今之变,晚年隐居于沛,躬耕授徒,讲德论道,后西入关中,客死于秦。入战国后,他的语录流传浙广,经环渊最后整理,成《道德经》上、下篇,即今本《老子》。在《老子》书中,把宇宙万物的本看作"道"或"朴",有时称"无"。道是创造一切的母力,超绝时空的绝对存在,永远...... 详细>>>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涡阳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传说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