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客家木偶戏

连城客家木偶戏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城客家木偶戏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城客家木偶戏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连城县境内。光绪二十四年,上杭县木偶戏班艺人李如意与连城县赖源乡人徐象球一起在赖源乡创办“老福星堂”木偶戏班,培养学徒,自此,提线木偶艺术流入连城。由于不断吸收连城当地方言和连城民间艺术养料,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连城客家木偶戏。1930年,“汀连老福星木偶班社”创立;1952年,“连城姑田木偶剧社”创立;1954年,传统剧目《大名府》经创作编排重新走上舞台。

  连城客家木偶戏的剧目共有350个,其风格和特色体现在:1、剧目方面:数量多,题材广,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富有乡土味。2、音乐方面:沿袭原木偶戏高腔的某些传统,有一种不同于闽西汉剧的特殊的韵味——“傀儡腔”,常加衬祠,同时在行腔上常作下滑音装饰,文场乐器中的吊规和唢呐为各班必备、必用。3、表演方面:包括扣线、指法等具有不同的特色。连城客家木偶戏属于一种准宗教的戏剧艺术式样,相关器具、制品有:偶人、偶物、持线板、各种脸谱、服饰、冠带、道具等。

  连城客家木偶戏不仅有目前我国提线木偶中块头罕见的近1米高的木偶,有“王乞佬”这一特有喜剧角色,还有各种特色表演、独创的木偶书法技艺。此外连城客家木偶戏对台湾地区的木偶戏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为传播客家方言、文化,延续民族文化传承,沟通海峡两岸同胞感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连城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客家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