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区域】
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主要分布于金沙和南山傈僳族乡,汉区的巴洞乡团结村、宽裕乡新裕村、乐跃乡沙坝村等傈僳族小聚居村落也有零星分布。
【基本内容】
用“火草”、“火麻”的植物纤维,纺织而成火草布、麻布来制作服饰,是傈僳族古老的纺织工艺。
火草,是一种生长在大山里的野生植物,叶呈椭圆形,叶背有层白色的薄膜,其纤维韧性优良。每年的六、七月间,是采摘火草、割火麻杆的季节。傈僳妇女们将采来的野生火草叶片洗净、稍焐,剥下叶背面白色纤维层,搓成线、绕成团,叫火草线。把麻杆浸泡后剥下外皮纤维纺成线、绕成团,叫火麻线。
制作火草布工艺程序较为复杂,要经过割火草、焐火草、捻线、晾晒、理线、漂洗、布织桩、纺织等20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有其不同的工艺要求。
用传统织机纺织火草布,操作较为简单,根据布桩、布线方式的不同,可以织出单层、双层火草布,也可以织出带斜方格的图案、带花边的腰带。民间火草布在织布前,傈僳族妇女总要三五成群地约好,相互配合拉好线,拉线方法的不同可以决定布料的单双层和长度宽度,往往一匹布长十多米,宽度可以放一百多股线;然后把这些线一对一对穿过织布机子,穿法的不同可以决定是否有方格图案和图案的大小多少;最后把线的两端固定在柱子等东西上,把织布机挂好就可以开始织了。
织布时,织布者坐在机子前用脚踩动脚下的竹板,竹板会带动机子一上一下把穿好的线平均地分成整整齐齐的两份,这时织布者就把线放到中间然后再踩一下竹板就算织好了一道。火草线和麻线交织穿插使用,布是由火草线和麻线织成的。如果要织带花纹的布,此时只要加上一些不同颜色的线就可以织出带花纹的布匹了。为了使放好的线更紧,傈僳族妇女用竹片或光滑的木片向放线的方向反复用力,有的家庭还配备了用几百根细竹片密密的像算盘一样的竹盘子(傈僳语:耶玛),使用前也把拉好的线先一根根穿过去,每织一道线用它来加紧一次,用这种工具织出来的火草布又美观又结实,而且省时省力。一般有经验的傈僳族妇女织一匹火草布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织好火草布后傈僳族妇女们会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火草布上染上各种颜色,绣上美丽的花纹,做成像彩虹一样的腰带;纳千针引万线,做成像白云一样的白褶裙;在上面绣上美丽的花草万物,做成傈僳人永不离身的花挂包。
【基本特征】
1、取材的特殊性。德昌傈僳族“火草布”取自于深山的“火草”叶片上的植物纤维和麻纤维经过精心加工纺织而成,取材来自生活之地。
2、工艺的独特性。火草布制作,以家庭作坊形式存在,要经过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多道加工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是靠手工来完成。
3、产品特征。火草布纹理清晰,质感优良,透气性、防潮性、保暖性好。
【基本价值】
1、历史价值。
火草布制作技艺是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利用自然的伟大成果,是傈僳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纺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工艺价值。火草布生产工艺复杂,程序繁多,是傈僳族人民对大自然的认知、利用能力的重要标志,其制作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3、经济价值。火草布制作全靠一丝一线的手工来完成,其工艺考究,制作难度大,制作周期长,一件衣服从取材到成形需要较长的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