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皮影(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滦州皮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对许多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过重要影响
明朝万历年间,由滦州安各庄秀才黄素志首创的滦州影,已经走过了三百多个年头,他曾是滦州先民的精神家园,给了人们无限的欢娱与抚慰,希冀与憧憬。驴皮无知可做偶,演员幕后唱世情。滦州皮影以其悠扬悦耳的独特唱腔,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精妙绝伦的影偶雕制,出神入化的操纵神功,曾经红遍全国,享誉世界,它给人类留下了永恒的艺术之美!
滦州皮影是“用薄片透明之驴皮,雕成人物等形,夜间于台上架纸窗,借灯光映照,远视之意态生动,惟妙惟肖,故谓之影戏”。滦州皮影把影人分为生角、旦角、髯角、净角、末角、大角、丑角和神妖仙道等八种类型。滦州影的板式,分大板、二板和三性板三种。人们歌唱或奏乐讲究“板”、“眼”,甚至赞美人们说理叙事清晰有致,称其为有“板”有“眼”。滦州皮影的伴奏乐器,主要有四胡、三弦、搭板、蹦鼓、手锣、木鱼、镲等。
影人用驴皮雕刻而成,影人造型古朴、稚拙、夸张、概括,线条圆滑、流畅,结构严谨,富有装饰性。工精玲珑剔透,色调鲜明、朴实。滦县老艺人邸凤阁、甄凤云雕刻的影人,别具特色。甄凤云雕制的新影人“三打白骨精”经美籍华人秦振安介绍到美国。剧本多为传统剧目,上至东周列国、汉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下至隋、唐、宋、元、明、清、民国,还有神话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有的连台本连续演出几十个晚上,单折子戏仅演一个晚上。捏嗓唱法:其变形音色和古朴的造型及伴奏音乐(特别是四胡)的浑圆、淳厚、缠绵悱恻的音色,达到意境上的和谐,使影戏具有独特的韵味,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剧本中的念、白、数板利用滦县方言演唱,具有很浓的地方气息。滦县方言中,没有阴平调,一声二声一律是平声调。
滦州皮影是历史文化的时代产物,对于研究民族民间影戏艺术的发展,演出环境、演出形式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滦州皮影剧目繁多,唱腔音乐旋律优美,每个行当都有一套独立的唱腔体系,表现力强,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挖掘、抢救、保护、发展滦州皮影将带动和促进中国影戏艺术的弘扬,对丰富和完善中国影戏音乐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信息来源:唐山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唐山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