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高跷

宁波高跷

宁波高跷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波高跷为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跷》是一种民间舞蹈,俗称“踏高跷”。瞻岐高跷据传是该镇东坑村人周祖这,在北方当兵时学会后于解放初期传入的。先后在当地庙会、文艺会演和各种庆贺活动中亮相,受到群众的瞩目和好评,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了。

所谓的《高跷》,就是表演者站在木制的两根跷棍上,用棉布将双脚与跷棍紧紧绑住后,边行走边表演各种动作。表演者可扮作各类戏剧人物作简单的剧情表演,也可化妆成小丑等角色作滑稽表演。艺高者甚至可以做出翻身、转体、抛接等等各种高难度的花色舞蹈踩踏动作,既惊险又极具观赏性。瞻岐高跷的特点一是高——其跷棍最高可达2米,连人可高达三米五以上;二是舞蹈动作变换化色多——可以踩踏和表演多种花样动作,表演者人数可多可少,可集体表演,也可单人表演;三是服饰精美,形象生动,可随需要扮演各种人物形象(但多以表演古代人物与戏曲人物为主);四是能伴随着吹打乐或弦乐的演奏节拍进行表演。因为其高,所以在一些大型群众文艺活动中,它就会“鹤立鸡群”,最先为被观者所看到而受瞩目,前几年曾受邀参加过市级表演。

自1950年《高跷》传入至今,它已历经三代人的传承,目前尚有8人会此技艺,但因学习时比较辛苦,且带有一定风险等原因,承传者已趋稀少,尢其是高难动作学习者更少,当地政府计划在学校建立传承基地,以使它不致失传。

信息来源: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展览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鄞州区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高跷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