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狮舞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海狮舞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海狮舞俗称“打狮子”,又称“狮子灯”,在宁海流行盛广。相传历史上舞狮盛行的高峰时期,宁海全县共有300多个舞狮班。其历史可追溯到梁代。

  宁海狮舞演出在宁海各种民间艺术活动中最为突出。新春一到,宁海各乡镇都组织形式各异的狮子班,走村串户,锣鼓喧闹,敬祖迎神,表达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舞狮习俗一直传承至今,现宁海城乡尚有10多个“舞狮班”在活动。

  宁海狮舞,根据地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风格,表演也各具特色。山区为“武狮”,其制作较简单,仅一“头”一“被”,但舞狮动作勇猛,腾、扑、滚、跳呼呼有声。有“扫场、追青蛙、翻滚、鲫鱼溅、上山进洞、舞拳棒、滚响叉、捉狮子”等套路。沿海为“文狮”,制作精巧,形象逼真,表演中狮子的举止颇文静,有“扫场、拜观音、踏四角、打瞌睡、搔痒、0毛、抖毛、舞拳棒、捉狮子等套路。另外,宁海平原还有“文武狮”,融文狮的温驯与武狮的勇猛于一体,既有强悍、粗犷的动作,如“抢灯”、“舞狮”,又有细腻的刻划,如“嬉狮”、“叠狮”、“咬灯”等,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互相交错进行着,一文一武,一静一动,一灵一拙,紧密相联,贯穿全舞。“捞赏钱”和“麒麟送子”是宁海狮舞最高难度的动作表演。舞狮结束后,接着表演民间精湛的武艺,如舞拳、弄棒、跳桌、爬竿、倒走等,最后由一表演者滚钢叉捉狮而终场。表演时宁海特有的舞狮音乐贯穿始终。

  宁海狮舞的音乐以粗犷为其特点。大锣的声音低沉、余音长;大鼓不用鼓槌,而是用拳头或手掌击打,特别是大锣、大鼓的闷击,能形象地表现雄狮凶猛笨拙的性格。狮子出场时喇嘟低沉的长音,似雄狮怒吼。在舞狮表演进入0时,喇嘟急促激昂的高音骤起,又能增添热烈的气氛。

  信息来源: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展览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展览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宁海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狮舞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