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河镇吴国柱表演的评书是典型的川渝评书流派,属文武兼有的评书擂带黄曲艺类别。评书的表现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现雏形,孔子的得意门生孟子应是最早的评书表演者。相传到唐朝,某说书人给皇帝、众大臣谈古论今,因时间长而皇帝睡去,而大家不敢惊醒。后皇帝赐物给说书人,如见皇帝欲睡,即以物醒之,也就是现在的醒木。历经宋、元、明、清到民国。解放后,评书得到振兴,20世纪50年代最兴旺,十年文革给评书表演以沉重打击,改革开放又获新生,90年代末到今日趋衰落。
四川评书早在明、清时期即传入川北各市县,并得到不同的发展。民国时期就出现过川渝评书艺人八大金刚,三台县金石镇评书艺人尹东平就是当时的八大金刚之一。评书传人吴国柱,解放以后曾先后到县文化馆同本县评书艺人杨远遥、吴国栋、陈安明、陶明成、戴洪章,广汉评书大王张汉斌、王三元等学艺和表演,师从彭家钧,并借鉴评书艺术家梁碧云、朱云清、羊光武等大家说唱技艺。数十年来,同师兄弟邹国鑫、欧阳国、龚福兴、朱国友等在中江、广汉、德阳、绵阳、射洪、简阳、资阳、仁寿、金堂、成都等地开展评书说唱表演活动。吴国柱的评书表演,凭三寸不烂之舌讲文论武,仗一张灵利之口说古道今。古今多少英雄事,尽在三寸醒木中。
历史价值:四川评书流传到三台历史久远,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对于提供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可圈可点的努力。
文化艺术价值:评书作为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颗明珠,其简单的说唱艺术便于组织开展,适合各种场合表演。
由于种种原因,四川评书的表演急剧下滑,现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急需进行抢救保护。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