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线木偶戏

提线木偶戏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线木偶戏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线木偶戏(原名:传子木偶戏)为浦城文人创造,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诞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演出节目自隋朝开始,一朝一朝按次序传演,直到明朝为止,内容为每朝历史故事,故称传子。

  清顺治时,浦城绅士王明秀酷爱戏曲,常集友吹唱,后根据《水浒传》人物命匠人制作108个木偶,罩以戏曲服装,称108将,又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个木偶配一块提线板,板上拴11根提线,木偶操持灵活自如。有一木偶称郭公,浦城话称王乞止,类似戏班中的丑角。

  提线木偶戏节目繁多,按朝代分期,节目内容基本分三大类,一是上天类,神仙佛祖故事;二是宫廷类,帝王将相故事;三是民间类,渔樵耕读故事。唱腔为江西弋阳赣剧高腔,同时又唱歌谣,称歌谣腔。歌谣18首,男女声歌谣各9首,用渗有浦城方言的“官腔”演唱。唱词由创始人王明秀编写为四言八字唱词。其道白用渗有浦城方言的“官腔”,惟郭公上场用浦城方言。

  提线木偶戏班艺人4-5人,其中主台1人兼报幕,上手1人操器乐,鼓师1人,提线1-2人,每人均要会唱。

  浦城提线木偶戏自王明秀开始,至今已传至第10代。第一代王明秀为师太祖,第一代至第六代由王氏一脉家族传承,第六代王元吉,第七代传外姓,为浦城莲塘松树夵项新炎。第八代姜安民,浦城永兴岭头人,现已100岁,尚健在。第九代叶营贵,浦城城关人,师传为班主。第十代叶杨忠,浦城人,1973年出生,初中文化,是现在提线木偶戏班最年青的传承人。

  浦城提线木偶戏具有受众广泛、艺术生动、传承历史等特征,保护、抢救提线木偶戏,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对丰富和完善闽北地区乃至中国木偶剧史,构建和谐社会等将产生积极作用。

  2008年,“提线木偶戏”被列入南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传子木偶”申报)。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浦城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戏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