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傩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于祁门的傩舞是中国远古时腊月里驱鬼逐疫的一种祭仪,源于原始巫舞。在徽州,汉代就有“方相舞”和“十二神舞”的名称。后来傩舞逐步向娱人悦众方面演变,加加了其娱乐成分,内涵也更加丰富,其中包含了祛邪扶正、祭祀祖先、祈福求安、祝祷丰收等内容,出现了表现劳动生活与民间传说故事方面的节目,发展成为傩事。祁门傩活动历史上一直很普及,明清更为盛行。立春前,祁门县令要率领下属到城东郊占卜水旱,老百姓则扮戏相从,立春日则祭祀太岁行傩,其它县也是如此。如果说春祀傩仪尚带有古傩驱鬼逐疫意义的话,在民间迎神赛会0现的傩,则纯粹是一种娱乐了。如祁门县六月十二至十四日举行游太阳神赛纪念“八灵王”的-活动,人们在队伍中边歌边舞,即为娱乐性的傩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