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一种平面纸质雕刻镂空的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唐时代民间即有使用金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据考证,在远古时代,居住在平武的少数民族即“白马番”、“白草番”、“木瓜番”(今为白马-、平武羌族及平武虎牙藏族),在开始造纸之前,就以兽皮、麻布剪成类似剪纸的装饰品。平武剪纸多用于节庆、婚俗、祭祀等活动。谢成飞长期生活在藏族和羌族聚居区,深受羌族文化与白马藏族文化的影响,他通过近三十年的学习研究,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平武剪纸保持了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谢成飞便成了平武剪纸艺术的传承人。
“平武剪纸”构图古朴、单纯,灵动,线条流畅,技法娴熟,带有深厚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内涵。平武剪纸传承人谢成飞的剪纸艺术已在全国剪纸领域形成了具有白马藏族、羌族民族风格的特征。600余幅作品在《求是》(3幅)、《人民日报》(21幅)、《中国日报》(12幅)、《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人民画报》(2幅)、《解放军画报》(6幅)、《中国文化报》、《四川日报》等150余种报刊上发表。分别获得:“中国首届纪念红军长征剪纸展”二等奖;“全国十八省市迎回归剪纸展”二等奖;“中国首届剪纸精品展”三等奖;“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三等奖;“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获铜奖,并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应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颁奖大会(同时参加在北京大学百年世纪讲堂举行的学术研讨会);“首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四川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第二十三中国图书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白马风情》、《毛主席肖像》、《仕女图》等82幅作品参加展览并获奖40多项。多次在省、市、县春节晚会上作剪纸表演;《白马风情》系列作品,曾作为礼品分别赠送中非国家文化部部长和美国华盛顿洲洲长及俄罗斯客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在四川汶川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5.12”大地震,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为了表达一个文化工作者身处极重灾区心系奥运,利用晚上冒着余震,于7月下旬分别创作完成了巨幅剪纸《九狮迎奥运》(长4米、宽1米)和《藏羌儿女迎奥运》,四川电视台、绵阳电视台、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等媒体均作了专题报道。2009年《感恩河北.大爱无疆》(2.4米.0.9米)大型剪纸参加了河北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现场展示,以表达平武人民感恩之心。当代书画名家系列丛书编委会和香港人民美术出版社授予“当代艺术成就家”称号。2012年应邀参加“中国非遗走进欧洲—芬兰站”展出,其中《白马风情》被芬兰国家森林博物馆收藏;2013年应邀参加“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50余幅剪纸作品参加展览,其中《百福百寿图》、《龙》获得金奖。300余幅作品被美、英、法、日、瑞士、荷兰、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中非、加拿大、芬兰等十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收藏。作品及简介被编入《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一代名家》、《中国剪纸艺术研究》等十多部辞书中。《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民族》、《绵阳日报》、《绵阳晚报》、四川电视台、绵阳电视台等媒体多次作专题报道。特别是他创作的《十二生肖》、《白马风情》、《古代仕女》等作品,运用了传统古老的白马人剪纸语言,同时溶合了羌族的民间刺绣图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对于研究平武羌族文化与白马藏族文化的特点与演变,具有较高科研的价值。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