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绥猴灯

万绥猴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绥猴灯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绥猴灯是常州地区一种具有古老历史内涵的传统舞蹈。

  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因永嘉之乱,汉代名相萧何的第20世孙萧整,带领族人从山东迁居到苏南常州万绥镇。萧氏家族在万绥定居后,人脉兴旺,从这里不仅走出了以萧道成、萧衍为首的齐梁两个朝代的15位皇帝,一大批书写中华历史的文臣武将学士,而且还在万绥建造了许多象征皇权的建筑及寺庙、寺观,由此,形成了一批独具皇家宫廷文化和南北方文化特色相结合的传统艺术。

  万绥猴灯就是当年萧整携族人迁居万绥带来的传统舞蹈形式。迁居前,萧整位居淮阴令,为保护家族成员的安全和处于自卫的需要,萧整组建了以家族男青年为主体的萧家军,聘请武师,传授武功,组织操练。迁居万绥后,萧家军依然阵容齐整。为提高武艺,激发年轻军士的练武、扬威热情,武师将一整套的猴拳动作,进行了舞蹈化处理,并配之打击乐助威,形成了鲜明的娱乐情趣和观赏效果。武师频频让武艺突出的军士作示范表演,由此带动了萧家军整体武艺质量的提高。

  当年萧家军在东岳庙近旁的校场练兵时,常有万绥百姓临阵伫足观赏。久之,猴舞的一整套表演程序和动作,被万绥白兔墩村等多个村子的年轻人仿效学会了,而且被神奇般地延续、传承了下来。经历1600多年历史,保持了其初时的原汁原味。现今白兔墩村新老传承群体,演绎的“万绥猴灯”依然散发出浓郁的皇家宫廷风格和特色,令人百看不厌。

  万绥猴灯一般安排在重大节庆活动或逢年过节及庙会时展演。展演时,队伍阵容整齐。演员一律戴特制的猴面面具、戴猴帽、穿猴衣,前有猴王、魁星和大旗开道,一路锣鼓喧天,威风凛凛。万绥猴灯展演整套程序严谨而丰富,从序幕到谢幕,有十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若干表演内容。万绥猴灯集中展现了拟人化的猴猿动作表情,令人忍俊不禁,而猴舞语汇原始古朴,猴拳尚武灵动,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动感美。尤其是魁星戏猿猴、翻筋斗、滚绣球、金鸡独立、倒挂金龙、老鹰磨翅组合成蹦、翻、钻、跳等系列表演,整套动作设计灵动而精巧,舞美气势磅礴,具有王者风范,也充分体现了演员的形体美、技巧美、阳刚美。

  万绥猴灯是集传统舞蹈、杂技、武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表演项目。其猴舞语汇古朴灵动,猴拳艺技高超,令人叫绝;其道具多姿多彩,猴面具、猴衣等别具一格,而督旗白色为底,四周镶橘黄色波浪边,上绘猿猴图案,再配十二生肖图案,清逸大气;舞旗八面黄心红边,祈福驱邪,充分展示出齐梁文化特色的独有性。

  万绥候灯形成和发展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其初始阶段的练武、防身、保家、护驾的作用。时至今日,万绥猴灯的延续和传承,不仅生动演绎了齐梁文化特色的精髓,而且还客观地变成了万绥及周边地区百姓春节期间一项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动。万绥猴灯的生成动因,无疑为我们研究齐梁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源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研究资料和事象。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新北区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灯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