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妇女到婚龄,“娃家请人说媒,女家望人说媒”。“媒不媒,跑三回”,既使双方有恋爱基础,女方父母为女儿终身大事负责,也得让介绍人多跑几趟,才能“放话”。如果女方无意则以各种理由推辞,介绍人就不再登门。双方同意,方可“认门”,也叫“看门户”。介绍人领着男娃到女方家里,给双方父母介绍情况,当面征求意见,男女双方表态同意后,再经过一段接触交谈,下一步就可“订婚”,也叫“为订”。媒人穿梭交谈协商选定吉日,互送订婚礼物,双方父母及亲朋见面认识,从此正式建立这门亲事。男娃逢年过节均到女方拜年送礼。
到了法定婚龄,双方办理结婚手续后,再举行婚礼。婚日必须提前约定,女方备嫁妆,男方收拾新房,准备彩礼。婚期到男方迎亲,新郎、媒人、押礼先生同去“送彩礼”,“抬嫁妆”。迎亲时必带礼品及新娘首饰、衣料、用大红纸“喜”字及“喜鹊闹梅”、“百花迎春”等图案系上,到女家先摆彩礼,新郎拜见岳父、岳母等亲属。女方的嫁妆系上大红“喜”字,交给男方“押礼先生”后,方可鸣炮“发亲”。离娘前姑娘在头天晚上必哭,直到第二天“发亲”。一哭父母养育之恩,二哭兄弟姐妹手足之情,三哭亲朋好友情谊,声泪俱下,缠绵感人。也有假哭者,多是装模作样,假戏真演,也有姑娘沉不住气,外人一逗“扑哧”笑出声来,引起亲朋大笑,指责为刘备“假哭荆州”。也有为争“彩礼”、“要陪嫁”,为区区小事真哭者,多被人耻笑,现在山区姑娘多不会哭了,喜事何必哭!迎亲过去山区是走路,坝里骑自行车,现在全是用汽车接送。新娘接到村旁,下车、上轿,男方备好花轿,由婆家公公、哥哥抬进新房,收拾嫁妆后,放炮再举行婚礼。公婆化妆扮成艄公、摇婆,脸上-。公公背上吹火筒,手持长烟袋,让儿媳点烟、挤气球、敬酒;而婆婆站在旁边身背醋罐,戴上单片眼镜睁只眼、闭只眼,节目繁多,主要是让公婆出丑,给客人取乐,然后让公公拉着儿媳手,沿宴席走一圈,引起哄堂大笑。这种不文明习俗不知道源于何时,平川仍盛行。而山区均不使用这种陋习。不过山区有招夫婿之习惯。过去“童养媳”、“娃娃亲”、“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不以为怪,山里男人劳动强度大,狩猎、伐木等常出现致伤致残,女人方可再招一男人上门养活前夫及儿女,养老扶少,待儿子长大后,多把女婿撵走,故有“上门汉,两年半,三年不走是痴汉”之说。独女婿,改名换姓,养老送终,现在很普遍。山区还有“起法”男娃,招女婿养老,女儿孝顺,女婿听话,因此把娃送出去给别人当女婿,自己跟女儿一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