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凤舞

阳山凤舞

  凤舞,又名双凤舞,主要流传在清远阳山县杜步旱坑村.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民间节日进行活动,此外,也在乔迁新居,婚嫁喜庆等场合表演。

  旱坑凤舞源自肇庆怀集,据传授人邓介讲述,明万历年二十年(1592)邓姓祖籍肇庆怀集已有舞凤习惯。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因邓介的祖父迁居旱坑,于是凤舞便传入阳山县杜步旱坑,自传入至今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传说古时邓家寨前有一条小河,河边山坡上长着数棵葱绿如盖的梧桐,树上栖息着一对美丽的凤凰,嘤嘤相鸣于树,或双双盘旋于天。一天,朝廷一官员乘轿路过,看到彩凤,顿起歹心,妄想引它下来抓回府中,谁知这对彩凤理也不理,官老爷无奈只好悻悻而去。随后,有一牧童来到梧桐下吹笛,笛声清脆悦耳,群鸟和鸣.彩凤闻声即从树上直飞牧童跟前,欢展彩羽,翩翩起舞。牧童又拿花束引逗其前,彩凤便舞随于后,众人甚感惊奇.可巧,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景特别好。于是,人们便编了个顺口溜:“彩凤飞来我山窝,牧童吹笛凤下坡,迎来丰收好年景,国泰民安幸福多。”此后,人们便把凤凰看作象征如意吉祥的神鸟,期望凤凰常降,带来丰收年景。为了这一良好愿望有所寄托,人们便用竹篾青编织成凤凰道具,配以笛子、锣鼓、唢呐等乐器助兴,高举两块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红木牌,拿着拜匣,穿山过寨,登门到户作舞,以示驱邪消灾,迎祥纳福。

  表演以道具为主。用打击乐伴奏,加唢呐(代替牧童土笛)吹奏引子及过门。打击乐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使整个场面气氛颇为抒情、欢快、热烈。

  双凤舞的风格特点主要是:动态矫健、生动活泼,动作稳健、变化多样。动作重点在脚上,要求上步落脚扎实,以脚带动腿的屈膝动作;同时要身活、腰活、手掌活(左手操作翅膀展合,右手操作凤头的拧摆和嘴的张合),配合协调流畅。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阳山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舞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