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宋村永老寨佤族传统文化

岳宋村永老寨佤族传统文化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岳宋村永老寨佤族传统文化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岳宋行政村地处思茅西盟佤族自治县岳宋乡政府所在地,下辖13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永老寨是其中的一个自然村,地处南锡河东岸的山区地带,海拔860米~1300米。全寨78户,312人。人均耕地面积1.7亩,人均纯收入444元(2003年)。岳宋为佤语,“岳”为寨,“宋”为大平,意为大平寨。本地居民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岩怀父子从西盟依体(永宋)迁居于此的。

  永老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社会公德、生活起居、劳动生产、心理素质、节庆活动、文艺体育、宗教信仰等领域,佤族的传统特色仍然得到传承,在西盟佤族中具代表性。该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主要以大榕树及周围的佤族传统民居为标志。干栏式传统民居风貌保存较好,有独特的建房习俗和禁忌。永老自然村已被岳宋乡政府列入“佤族民俗旅游文化村”建设项目。

  岳宋佤族妇女服饰美观大方,艳丽简洁。身穿披肩或无领短衣、无袖紧身短褂,腹部裸露,下穿长至膝盖的前开口短裙。留披肩长发,头戴银箍或篾箍,戴耳环、银项圈和彩珠串、银镯,腰间和脚腕都围着数十道漆涂制的藤篾圈或芦谷、料珠串,小腿裹布套。男子服饰各村寨大同小异,多数成年人习惯缠黑、红、绿、黄4种颜色的包头,上穿长袖无领或无袖黑布短褂、对襟衣,下着短而宽大的齐膝黑布裤。戴手镯、项圈和料珠,肩背挎包,腰佩长刀,携带弓弩或梭镖。个别男子耳朵上还穿孔戴线穗。

  永老寨目前多数人家有自制的简易织机,中老年妇女一般都会织图案古朴的土布,多以黑、红、黄、绿色织成菱形等各种图案。有文身和染齿的古老习俗。

  信仰万物有灵,过去祭祀活动频繁。佤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有《司岗里的传说》、《野猪与小鸟的故事》、《勐梭龙潭的传说》、《乌龟背上铜鼓花纹的来历》、《石马》等56个。

  佤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民歌也以其质朴的音调和粗犷的风格而独具特色。民歌有叙事歌、山歌、劳动歌、情歌、舞蹈歌、风俗(祭祀)歌、儿歌等种类。演唱形式有独唱、领唱、对唱和合唱。佤族音乐节奏鲜明,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有多种调式。一个乐段内多运用调式交替,常见出现的有滑音、装饰音和颤音,使之富有柔和抒情的特点。主要乐器有木鼓“克罗”、吹奏乐器“得”、独弦胡(琴)“整瓦”等。

  民间舞蹈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有21种共207个套路。有古老的祭祀舞蹈,有反映劳动、传授生产技能的舞蹈,也有表现生产、喜庆祝贺的自娱性舞蹈,还有舞姿优美的表演性舞蹈以及模拟动物舞蹈。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有《木鼓舞》、《甩发舞》、《舂新米舞》、《贺新房》等。

  佤族木雕大部分刻在人头桩、牛角叉、牛尾巴桩、木鼓和窝郎房的“鬼门”上。内容有人像、牛头及各种动物和方格花纹,雕刻工具有斧、大刀、长刀和小刀。绘画多绘于“窝朗房”(大房子)的四面板壁上,有各种大小不同的人像、牛、马、鹿及各类野生动物。

  民间传统体育主要用于强身健体及节庆活动的比赛和表演,包括抱头摔跤、搂颈摔跤、搂腰摔跤、梭镖、跳木鼓、射弩、爬竹竿、头战、举臀翻天、马踢脚、前后踢脚等。游乐活动有打陀螺、斗鸡等。

  佤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新米节“优格拉阿龙”、拉木鼓“克鲁克罗”、新火节“优俄土老”、盖大房子(窝朗房)等。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思茅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佤族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