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安溪竹藤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溪县竹藤编工艺历史悠久,早在唐末就已经相当盛行。宋元时期,安溪竹藤编开始向农村普及,而且工艺技术越来越精细美观,农具、茶具、生活用具中属于竹藤编的相当普遍,有篾箍、筛、笼、篱、笠、蓆、簾、桌椅、盘、筐、箱、斗箕、蒸笼、灯等14类四十多种品种。
安溪竹藤编主要原料有毛竹、部分木料(如编织各色瓶的模具)和海南藤、龙须藤、猫儿藤、本地山藤,以及各色染色料、醇酸清油等。编织是竹藤编工艺品成型的主要工艺流程,其是在两向互相垂直的编织材料间相互作挑和压的交织中完成的,纵向的线条称之为“经”,横向的线条称之为“纬”,由此延伸变化多端的编织花样来。编织在形式上有立体编织和平面编织两大类,在方法上有密编和疏编两种;密编的编线之间相扣较紧,不留空隙,而疏编则疏朗有致,并形成有规则的几何图纹。不同的编织方法产生出丰富多彩的编织花样:主要有十字编、人字编、六角编、螺旋编、圆面编、纹丝编这6类普通编织法和穿篾编、穿丝编、弹花、插筋、硬板花、花箍、结、画面编这8类特殊编织法,以及收束和夹口技法,能够呈现菱花、菊花、龟背、花眼、六角眼、硬板花、花箍、蝴蝶结、知了结、各色弹花、案花、各种动植物纹理,产品造型丰富,色彩明快、淡雅清新、精巧实用。
安溪县的竹藤编织工艺,讲究精致、美观、耐用,用途广的特点,所编织的各种竹藤器,从破篾破藤到编织的每个竹藤器,不论是瓶、盘、篮、盒、罐、盆套等做得十分精美鲜活,就连小小的藤碟、花篮工艺上都讲究精细、美观、结实、耐用,深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