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张村楮皮纸制作技艺
西安市长安区兴隆乡北张村的楮皮纸制作技艺起始于汉代,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北张村造纸所用的主要原料为构树皮(构树亦名楮树)。北张村制作的这种历史名纸叫麻纸,分为黑白两种。采用冬季的构树皮造出的纸为白色,而用春夏季的构树皮(称为芽皮)造出的纸则是黑色。造纸的主要程序是:先将采集回来的构树皮进行筛选,之后放到清水中浸泡。然后把浸泡过的树皮放到石灰水中泡2-3天,再从石灰水中捞出放在大锅里蒸一天一夜,使树皮纤维彻底软化,再拿到河里将石灰和其他杂质彻底洗干净后放到石碾上碾成穰,把穰用铡刀切碎后在一个大木杵的踏翻下将穰压成松散状,之后放到石缸里用石锤捣,使植物纤维变得更软更细,最后放到石槽里淘浆变成均匀的纸浆。纸浆生成后便进入抄纸工序,在一块长方形木架子上摆好竹帘,用两根小木棍将小竹帘卡住,这便是抄纸的主要工具——模型。纸匠双手握住木架两端,先将竹帘的一端稍微倾斜插入纸浆槽中,挑起来后,再将另一端完全缓缓地沉入,大约5、6秒钟后迅速将竹帘捞上来,把竹帘反扣并轻轻揭起,一张白皙的原始纸就造好了,这样一层接一层将纸叠压在一起。抄出来的大迭湿纸,要用木板和大石块持续压十个小时以上,以挤干水分。最后一道工序便是晒纸,把湿纸一张张揭起贴到墙壁上晒,这一工序非常关键,不仅要细心,而且很讲究技巧,既不能把纸揭破,也不许使纸卷边。待纸张完全晒干后,把纸裁剪为成品,最后打捆出售。造纸的工具看似非常简单,但造纸的过程却非常复杂,大致要经过10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而且全靠人力完成,劳动强度大,每天大约能造出十三四刀纸(100张/刀)。
2007年5月,北张村楮皮纸制作技艺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确定为西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