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栉孔扇贝
大连栉孔扇贝,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金州区、旅顺口区、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连三面环海,地处黄海冷水团边缘,终年水质清澈,潮流湍急,没有工业污染。海域水深适宜,底质平坦并以砾石沙泥为主,不受台风侵扰,因此适宜栉孔扇贝的生长。“大连栉孔扇贝”的外在感官特征为:贝壳扇圆形,长7-9厘米,壳高略大于壳长,薄而轻。右壳较平,左壳较凸。前耳比后耳大。后耳两壳同形,略成直角等腰三角形。
品质特性
“大连栉孔扇贝”的外在感官特征为:贝壳扇圆形,长7-9厘米,壳高略大于壳长,薄而轻。右壳较平,左壳较凸。前耳比后耳大。后耳两壳同形,略成直角等腰三角形。左壳前耳略呈三角形;右壳前耳略呈长方形,其腹面有一凹陷,与左壳前耳形成一孔,即为栉孔,孔之下缘生有栉状小齿6-10枚。左壳有主要放射肋10条左右,右壳有主要放射助20条左右,有小肋夹杂其间。两壳肋均有不规则的生长棘。贝壳表面一般为紫褐色、淡褐色、黄褐色、红褐色、杏黄色、灰白色等。贝壳内面白色,有与壳面相当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铰合部直。后闭壳肌巨大。内韧带发达。
营养价值
“大连栉孔扇贝”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核黄素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是高营养、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栉孔扇贝软体部氨基酸的支/芳比值较高,具有保肝作用。含有大量的牛磺酸、甘氨酸、糖蛋白、维生素B12、叶酸以及微量元素硒、钙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功能。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较高,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栉孔扇贝是双壳贝类中的上品,是海洋生物中的优质蛋白质。《本草从新》记载,食用扇贝闭壳肌可以“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褐,消腹中宿食”。根据2017年10月检测报告显示,其内在指标含量为(以脂肪计)DHA19.80克/100克、EPA9.99克/100克、多烯脂肪酸39.10克/100克、单烯脂肪酸6.00克/100克,矿物质含量钙111毫克/100克、钾252毫克/100克、镁66.50毫克/100克、铁8.52毫克/100克、锌11.90毫克/100克、锰1.32毫克/100克,氨基酸总量为10.4克/100克。
大连有陆岛海岸线2211公里,其中陆岸线1371公里,包括东起庄河市南尖乡、西至旅顺老铁山的黄海海岸线和南起旅顺老铁山北至辽东湾浮渡河口的渤海海岸线;海岛岸线840公里。有渤海和黄海北部岛礁700多个,其中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的岛坨230多个,星罗棋布地座落在大连周围的海面上。大连地处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海产资源丰富,全市拥有海域23.6万公顷,海水年平均温度12.1℃,生长海域最高月平均水温不超过24℃,最低月平均水温不低于1℃。大连海域潮差1.5-2米(最大4米至4.5米)。盐度垂直分布一致,平均30-32,pH7.9-8.3。大连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充足的日照使得饵料生物充足。大连三面环海,地处黄海冷水团边缘,终年水质清澈,潮流湍急,没有工业污染。海域水深适宜,底质平坦并以砾石沙泥为主,不受台风侵扰,因此适宜栉孔扇贝的生长。
历史渊源
栉孔扇贝是黄渤海区的独有原生物种,地域范围比较独特,贝丁鲜美、甜糯,“干贝”自古以来被誉为“海八珍”之一。栉孔扇贝在大连市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
1978年,大连水产专科学校组织的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大会奖。
20世纪80年代,大连市从国外引入虾夷扇贝品种。
2017年,我市的“旅顺海带”和“大连栉孔扇贝”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登记评审。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大连栉孔扇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