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歌鼟
侗族歌鼟是流行于锦屏县平秋、彦洞及天柱县、剑河县周边侗族地区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平秋镇地处锦屏县西北部,位于清水江与小江河的分水岭上。侗族、苗族都有把多声部合唱叫“歌鼟”习惯,“鼟”在字意上是击鼓的“鼟鼟”之响声,侗乡“鼟”是作为“级”来使用。
平秋侗家人能歌善舞。侗家人无论是悲是喜,都以歌抒怀。因而侗歌在侗家人的生产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且自成腔调。平秋侗族歌鼟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曲调多种多样。主要有:情歌、白话、酒歌、山歌、摆古歌、踩堂歌等。情歌:侗族男女青年从认识到恋爱到结婚都以歌交流,以歌传情。情歌又分初会歌、架桥歌、想思歌、成双歌等,曲调押韵和谐,富有抒情感。用木叶伴奏。酒歌:分小歌和大歌。每遇婚嫁、乔迁、生子等喜庆日子唱。一般为一主一客即兴对唱,领唱重复第一句后三字,众声合唱后三字,循环反复。女声伴唱,曲调委婉缠绵。大歌则为男声合唱伴唱,曲调缴昂、雄浑、奔放、豪迈。山歌:是侗家人上山劳动时为解除疲劳、烦恼、苦闷、孤独而歌唱达到自娱自乐的劳动生产歌,曲调自由、抒情、悠闲。山歌也可用木叶伴奏。摆古歌:从盘古开天地唱起,唱三皇五帝,唐宗宋祖,唱刘备用兵,武松打虎,唱贾宝玉与林黛玉,梁山伯与祝英台,内容丰富,无所不唱。曲调多样。一两首歌唱罢,配以一篇白话,画龙点睛,锦上添花。踩堂歌:举行重大活动或迎接重要客人,平秋都要跳芦笙舞,唱踩堂歌。青年男女身着盛装来到踩歌堂,伴随雄浑的芒筒声、牛角声,唱起悠扬的踩堂歌,跳起豪迈的芦笙舞。踩堂歌平调慢速、节奏鲜明。此外,还有儿歌、木头歌、哭丧歌、巫术歌等。平秋侗族歌鼟的乐器主要有芦笙、鼓、芒筒、长号、牛角、木叶等。
平秋侗族歌鼟是当地侗族人民感情交流的载体,无论喜怒哀乐,侗家人都以歌交流,以歌抒怀,以歌传情。其种类和曲调繁多,内容丰富,是侗族优秀民间音乐文化,对研究中国民间音乐史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侗族歌师年事已高,有的相继过世,民间流传的侗歌和白话难以传承。加之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爱好唱歌的逐渐减少,在家的年轻人不会唱侗歌,侗族民间文化后继乏人。平秋侗族歌鼟同样面临着生存和传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