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制鼓技艺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氏制鼓技艺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氏老鼓发源于黎城县范家庄村,以制鼓师傅姓氏而命名,主要流传于晋东南和晋中地区,是伴随地方剧种(黎城落子)而形成的地方特色乐器,当地有“黎城老鼓,长子铜锣”的民谚。刘氏老鼓以清光绪年间黎城范家庄村刘旦首制,到现在已传至第四代,逾百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改进,刘氏老鼓以其音域宽厚、发音响亮、灵敏度强、音质恒定等特点,深受用主和内行们的赞扬。

  刘氏老鼓一般分为制作鼓身、制作鼓皮、蒙鼓调音和上漆四个步骤。其中第一步用椿木制作鼓身,先依据鼓的尺寸大小,把椿树木料做成一段段弧形状,然后再把这些弧形状的木料用胶粘在一起;鼓身做好后,就该做鼓皮了,依据鼓面大小裁剪牛皮;第三步就是蒙鼓和调音了,把鼓皮蒙在鼓身上后用力“顶”牛皮,使其弹性得以拉伸,接着就是敲击鼓面、调节鼓音,然后再把鼓皮用铆钉固定在鼓身上;最后一步上漆完成。虽然只有四个步骤,但由于是纯手工制作,整个工艺流程一般也需要三天时间。在制鼓的过程中,制皮尤为关键,这一环节中鲜牛皮要经过削皮、晒干、浸泡、钻孔等严格处理,最后将绳子把牛皮固定在鼓壳上,再用专用工具把牛皮拉力扩张成形,采用此法是为了让牛皮绷紧,保证鼓的音质。刘氏老鼓做工精良、用料考究,鼓身全部采用材质精良的椿木,鼓皮用纯牛皮制作,不仅结实,而且韧性十足,经久耐用。

  刘氏老鼓作为地方剧种的特色乐器,同地方剧种和音乐一样是黎城地域文化的结晶,集中体现了黎城民众的智慧,为上党剧种和音乐提供了文化滋养空间。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黎城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技艺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