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洼五音大鼓

蔡家洼五音大鼓

蔡家洼五音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蔡家洼五音大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音大鼓是一人持鼓、板站立击节,说唱相间进行表演,另有四人分别操持三弦、四胡、打琴(扬琴)和瓦琴进行伴奏的曲艺表演形式。

五音大鼓约在清代乾隆年间出现。它是多种曲艺鼓书和鼓曲表演形式,在为清朝的陪都承德行宫提供娱乐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产物。最初在宫内称为“清音会”,后来传入民间。传到北京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五亩地自然村的一支被完整保存了下来,直至今天,已流传100多年。蔡家洼村五亩地自然村位于密云县巨各庄镇镇域西部,西北距县政府驻地4.8公里,东距镇政府驻地约5公里,是个幽静的山村。现存五音大鼓的说唱组合是齐殿章、齐殿明、贾云明、陈振泉、李茂生五位老艺人。

五音大鼓的音乐曲调有:奉调、四平调、柳子板、慢口梅花、二性板。五音大鼓的书目、曲目内容丰富,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五位老艺人的说唱与伴奏配合默契、天衣无缝。

五音大鼓说唱鼓书和演唱鼓曲同时存在于一个曲种之中,形式十分独特。它对于研究华北乃至东北地区曲艺之间的交流和发展演变关系;对研究清代宫廷与民间艺术的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它的伴奏乐器之一的瓦琴,为鼓书或鼓曲类曲艺形式所仅见。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加上五位老艺人年事已高和演奏技巧难度较大、后人继承困难等原因,造成五音大鼓的传承危机。为了使这一珍贵的民间曲艺形式不至失传,密云县文化委员会组织力量进行抢救、保护,并制定了保护规划。

2006年11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密云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大鼓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