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毛驴

跑毛驴

  跑毛驴,民俗又称“赶毛驴”。

  因毛驴与农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已有介召),久而久之人们自然把它引进群众文化生活领域之中,并一代传一代延续下来。“毛驴”的制作方法,首先用木棍、竹条或柳枝扎成骨架,蒙上黑布或硬纸,然后染成黑色,“驴脖子”吊上铜铃,“驴头”挂上红绸,再用染黑的麻分别制作“驴尾巴”和“驴鬃”。表演时选一名英俊灵活的少女骑在“毛驴”身上(实际做驴时中间为空心,演员站在中间,“毛驴”的左右挽上红布带,挂在演员的肩上),少女双手紧握驴缰,跑动时故意晃荡,确像一头真“毛驴”在跑动(其实少女和“毛驴”是由同一演员表演的,下半身演“毛驴”的各种动作,上半身演骑“毛驴”的各种动作),随后跟一名头围白毛巾,身束红丝绸,手执一长鞭的英俊男子作为吆(赶)“毛驴”者,表演时一般是跟在秧歌队伍的后边,有时也可在广场上进行单独表演。随着鼓点的起伏,吆“毛驴”者一边挥舞手中的长鞭,一边前蹦后跳,通过打、拉、拦、追等做出对骑“驴”姑娘嬉逗0 的动作,有时像兄妹;有时胜夫妻;有时如情人,有喜有愁,有乐有怒,把少女摇得神魂飞散,把小伙子追得上下喘气,使骑驴姑娘在驴上前仰后合,左摇右晃,坐立不安,惊恐万分,同时“驴”儿伴着脖子上铜铃的响声—会儿高扬上山;一会儿底头下坡,一会儿夹尾奔跑,一会儿受惊发狂,—会儿高底不平,甚至陷入泥坑挣扎等动作,把观众看的眼花缭乱,直至驴儿下场才停止掌声。

  跑毛驴不尽“跑”红了黄土高原,它“跑”到了省城西安,“跑”到了首都的北京,“跑”出了国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黄龙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驴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