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黄菇
一.产品介绍
祁连县地处高寒山区,属内陆高原寒冷气候。海拔高度在2180米-5287米,最高峰为托勒瓦黄寺西岔主峰,终年积雪覆盖,云雾缭绕,最低点为黑河下游大子龙沟口南500米处,气候温暖。祁连气候具有降水少,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冷季长,暖季短,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的特点,适宜种植黄菇。黄菇植物名称为黄绿蜜环菌,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厚,肉质宽5-9厘米,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黄色,干后近白色,具纤毛状鳞片,边缘内卷。菌褶近似菌盖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白色或浅黄色,内实。菌环以下具黄色鳞片,基部往往膨大。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土壤地貌情况祁连县地处祁连山中部的群山峻岭和山间盆地之中。走廊南山横卧于县境西北部,托勒山纵贯县境中部,托勒南山、大通山夹“四盆”的地貌骨架。走廊南山与托勒山之间形成黑河、八宝河断陷盆地,黑河、八宝河流贯其中,托勒山、托勒南山、大通山之间形成托勒断陷盆地和默勒凹陷盆地,托勒河、默勒河(即大通河)流贯其中。土壤类型较多,在土地总面积中分10个土类26个亚类,分别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山地栗钙土、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沼泽土和山地灰褐土。气候特点祁连县地处高寒山区,属内陆高原寒冷气候。海拔高度在2180米-5287米,最高峰为托勒瓦黄寺西岔主峰,终年积雪覆盖,云雾缭绕,最低点为黑河下游大子龙沟口南500米处,气候温暖。祁连气候具有降水少,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冷季长,暖季短,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的特点。境内年日照时数2160-297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46.09-177.11℃。牧草生长期150-100天,作物生长期160-165天,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272.7-514毫米,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70%,年蒸发量913.8-1815.2毫米。水资源两大水系—黄河水系的默勒河和内陆水系之一的黑河、八宝河流经祁连县。默勒河在县境内长165.6公里,流经默勒、多隆,集水面积2767.2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7.4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为5.39亿立方米;黑河西岔发源于野牛沟乡洪水坝的八一冰川,流经野牛沟沙龙滩、大泉、野马嘴、油葫芦及高大坂峡和扎麻什乡,全长129公里,集水面积5089.4平方公里,黑河东岔八宝河自东向西流经峨堡、阿柔、八宝,流程108.5公里,集水面积245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3.37立方米/秒,年流经总量4.2167亿立方米。县境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是祁连及下游地区人畜饮水、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草地类型草地类型为山地草原类草场、山地草甸类草场、高寒草甸类草原、沼泽类草场、高寒沼泽草场、灌丛类草场、灌丛草甸类草场、森林类和疏林类草场。境内天然草场的牧草资源丰富,优等牧草102种,主要有:小蒿草、矮蒿草、藏蒿草、细叶苔、异穗苔草、早熟禾、老麦芒、紫花针茅、扁穗冰草、花苜蓿等。全县各乡镇广袤的天然草场均宜于采集祁连黄菇。
三.地域范围
祁连县东与门源回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刚察县、海晏县相连,西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为邻,北及西北与甘肃省酒泉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乐和山丹县为界。黄菇地理标志地域范围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域内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默勒镇、野牛沟乡、央隆乡、扎麻什乡。地理坐标为:东经98°05′35″—101°02′06″,北纬37°25′16″-39°05′18″。县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草场总面积1764.11万亩,黄菇生长覆盖全县范围,均为野生。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外观特征黄菇植物名称为黄绿蜜环菌,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厚,肉质宽5-9cm,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黄色,干后近白色,具纤毛状鳞片,边缘内卷。菌褶近似菌盖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白色或浅黄色,内实。菌环以下具黄色鳞片,基部往往膨大。4.2独特的内在品质特征祁连黄菇鲜味独特,口感极佳,颇受世人欢迎。其蛋白质含量g/100g≥40;脂肪含量g/100g≥4.8;淀粉含量g/100g≥12;维生素含量g/100g≥6.5;蔗糖含量g/100g≥3,祁连黄菇因其水分少、肉质厚而细嫩,口感鲜嫩,味香色美,被誉为“草原仙菇”。食用野生黄菇不但能增加营养,而且还可以延年益寿,是极佳的高原珍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