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留青竹刻

无锡留青竹刻

无锡留青竹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锡留青竹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锡竹刻历史久远,技法多样,风格清雅古朴,别具特色。早在明代,无锡籍著名竹刻家张希黄即创立留青浅刻山水技法,在中国竹刻史上起到了垂范后世的作用。清代,竹刻工艺在无锡地区流传不绝,产生了许多重要作品。1915年,无锡籍竹刻家、金石家张瑞芝在无锡市中心复兴路开设“双契轩艺坊”,由吴稚晖题匾。经过长期发展,无锡竹刻由阴文浅刻发展到留青浅刻、薄地阳文、阳文糙地等多种刻法,以精细、古雅、秀丽的艺术特色蜚声于沪宁沿线。

早期无锡竹刻以精刻摹缩金石文字为主,其次是镌刻名家书画。无锡竹刻家通过运刀的深浅利涩,将书画的神韵笔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气韵高古,清新俊雅,显示出浓重的文人气质。

1949年后,无锡竹刻技法从原先的浅刻向浮雕、透雕、圆雕发展,逐步形成留青浅刻与浮雕、透雕、圆雕熔于一炉的独特方式,在以留青浅刻为主的江南竹刻艺苑中独树一帜。无锡双契轩的竹刻家均工书善画,通诗能文,在实践中创造出了一大批精妙绝伦的传世精品。

目前,无锡竹刻从业人员日渐稀少,主要的艺人仅有4位,生存发展极为困难。圆雕、浮雕、透雕等高难度技巧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导致这项传统工艺后继乏人。如不加以保护扶持,历史悠久、技艺卓绝的无锡竹刻势必走向衰亡。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你可能对下列竹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