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香制作技艺
宋元时期,广东种植香树的地域甚多,香料产地也甚多,但自有莞香名世以后,其它地方的香料从此一并没落。传统的莞香制作是将莞香树种至四五年后,把树身斩掉,只留尺许用泥土掩盖,让其抽旁枝两三年即可开土凿香头,每年十月凿几片。莞香第一次开凿取香俗称开香门。一般莞香的采集,是将含香油的木块大范围地凿下,再用人工精心地将无香油积聚的木质铲去,留下的油质部分就是莞香。采凿的莞香依质地分为“白木香”、“镰头香”、“牙香”、“沉香”。据清《贡摺》和《贡档》的记载看,东莞进香始于雍正六年,止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共记载了十批次。
据史书记载,莞香唐代时由国外传入,宋代时,广东各地已普遍种植,尤以莞邑为盛。明朝时已闻名于世,陈伯陶探花主编的《东莞县志》〔舆地略.物产〕指:“按莞香至明代始重于世”。清朝时莞香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清《贡摺》和《贡档》的记载,东莞进香始于雍正六年,止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共记载了十批次。
宋元时期,广东种植香树的地域甚多,香料产地也甚多,但自有莞香名世以后,其它地方的香料从此一并没落。《广东新语·莞香篇》记载:德庆有香山,高明、新兴有老香山。南越志:盆允县利山多香林,名香多出其中,朱崖有香洲,洲0 诸异香,往往无名。而并未言及东莞。盖自有东莞所植之香,而诸州县之香山皆废矣。
2014年11月,广东省东莞市申报的“莞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