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门舞狮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华门舞狮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华门舞狮是一门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狮艺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由当时居住于太原西华门街道的民间艺人张璧始创,最初只流行于太原西华门及杏花岭一带,距今有近百年的历史。

  舞狮是我国民间期盼丰年盛世,渲染喜庆吉祥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素有南狮北狮,文狮武狮之别。太原西华门的舞狮属北狮文狮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给狮舞伴奏的音乐分两种类型,其一是鼓吹乐,用于舞狮行进及场间休息;其二是清锣鼓(社火锣鼓),用于舞狮表演动作的伴奏及气氛渲染。表演舞狮的狮头狮皮道具都是西华门狮子会的班主张璧独具匠心亲手制作的。狮头是用纸锦壳彩绘成,狮皮是用染绿的蔴丝织成。两演员一穿着打扮,一头油绿绿文绉绉的狮子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玩狮子的全是拔山扛鼎的壮汉,身手矫健敏捷,先跑场子,后游四方,一会跳板凳,一会翻桌子;滚爬坐卧刚柔并济,闪展腾挪绝活频现。西华门舞狮最受人拍手称道的是“母狮下崽”的绝招表演。西华门狮子会里连上锣鼓队员,总共十余人。每年的正月初二至二月二,他们或游街窜巷,或拜官府商号,为庆典、贺功、报喜、联欢等助兴,给当地带来一派喜悦欢快的节日气氛。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杏花岭区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舞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