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迓鼓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昔阳迓鼓是广泛流传在昔阳县境内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它是以鼓点为唯一伴奏形式而产生动律,舞者本身又兼鼓手,舞步以“平颠步”、“扑垫步”、“蹲点步”为主,表现形态为各种“摆阵图”。
昔阳迓鼓属于典型的广场舞。从传统的组合形式来看,它由九面鼓(其中一面高音鼓为“引鼓”,是指挥和领舞,其余八面为“接鼓”),另配小钗两付,堂锣四面,掌锣也就是音锣四面,大铙两付,大钗两付,共计二十三件乐器组成比较和谐合理的表演队。“二十一人迓鼓舞,边打边舞摆阵图。三环套二回棱阵,五马破曹六曲图。七郎射箭八宿环,老龙盘窝十阵图。狗相咬、大过节,老鸦叭咂新兴鼓。长流水、大得胜、迓鼓梢、四回鼓。八段锣鼓十个阵,游龙舞动看‘引鼓’”。这是对祖辈流传下来的迓鼓形态的形象概括。随着时代的发展,昔阳迓鼓尽管在规模和阵营上进行了大胆尝试,21人的组合形态已被打破,最多的曾达到150人的庞大队伍,演出场合也由过去单一广场表演发展为可在舞台演出,但它的舞蹈形态的基本特色和鼓乐形态的基本特点还保持着特有的神韵和风貌。
昔阳迓鼓在当地群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生动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趣、民俗民风和历史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