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阳木刻

栎阳木刻

栎阳木刻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栎阳木刻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栎阳木刻是一种流传于栎阳的木刻工艺,临潼区栎阳镇也因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木刻之乡。

关于栎阳木刻的制作,我们来听听西安市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树森这位1943年2月14出生的老人如何说。

关于工艺流程,李树森说:“制作栎阳木刻,你先要选料呢,最好是桃木、梨木,人说桃木辟邪呢,农村人就爱这个讲究。”

“现在桃木也多了,弄好木头后就要在盐水里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是上锅一蒸,这样雕刻出来了就不会被虫蛀,能长期放到哪。”

“等泡蒸好了以后,就是晾晒,干了放线,就是拿墨线打出可用的部分。裁好,刨平,这样就可以雕刻了,手法有圆雕、透雕、镂雕。”

“然后是雕刻了,雕刻好了就要打磨,有些木材打磨后放到哪,时间长了就会变出自然色,那都是自己长出的颜色。你看那个李白喝酒像,底色就是变成了红色,也没上啥色,自己就长出来了。”

“我刻人物、动物、最早是咱农村的农具,现在人都爱文化了,就刻三国人物,关公人都喜欢他忠义。”

栎阳木刻历史悠久,做工考究。关于其实用价值,李树森说:“木刻历史长得很,秦末汉初就有人刻呢,你看场里的挑麦秸的兼叉,古代是打仗用的冲车,不打仗了农民就拿它收麦秸呢,农民灵得很。现在,人爱在桌子上摆一些好看的啥,木刻的这些工艺品人爱的很。车轮子要360度,九网十八辅(条)。”

栎阳木刻种类繁多,小巧玲珑。栎阳木刻工艺的主要作品有:华清池门、西牌楼、各种车架子、独轮车、犁耙农具、戈予兵器;古今人物缩小雕像(贵妃醉酒、千里走单骑、李世民);家居挂件、佩戴饰品。将其掂在手中、置于案上,巧夺天工,赏心悦目。

栎阳木刻风格独特,价值不菲。栎阳木刻工艺使用的是原生木质制作,淳朴自然,结实美观、精巧细腻,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收藏价值,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农耕文化系列是一部展现历史、传承文化、教育子孙后代的活教材。

李树森从事木刻制作的过往也有的说,他初中毕业后就到木工房学习手艺,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凭借对农耕文化深深的热爱,加上灵巧的双手和过人的悟性,很快就掌握了栎阳木刻选材、泡蒸、剪裁、雕刻、打磨等全部技艺,不到二十岁就成为栎阳木刻的行家里手。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中,他也被波及,所有雕刻工具和作品被付之一炬。为了使栎阳木刻这一技艺不致失传,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制作了工具,并藏在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经常在半夜别人睡着的情况下偷偷找些木头雕刻,刻完再藏起来。

栎阳木刻本来选材异常考究,一般要选桃木、梨木、杨木等硬质木料为原料,可当时这种材料已经很难找了,为了使技艺不致生疏,他就用速生的泡桐木代替。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农村包产责任制的实行,李树森和栎阳木刻迎来了新的春天,不仅材料好找了,他也可以大胆地去制作和出售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需求的增强,于是栎阳木刻声名鹊起,李树森也广为人知。

李树森的代表作是农耕文化系列,其作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做工之精细和木料的考究令人叹为观止。随着人们艺术欣赏趣味的变化,他也把古典小说人物、吉祥瑞兽、喜庆字符等作为创作对象,木刻字主要以喜庆内容为主,如招财进宝、福禄寿、喜庆有余等等。

艰苦的努力加之高超的技艺,也为李树森赢得了实惠和荣誉。2012年6月,李树森被西安市文化广电局命名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栎阳木刻”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6月,其作品获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赛雕塑类二等奖。2014—2015年被评为区级“优秀传承人”。

《栎阳木刻》2011年被公布为西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7年2月9日(正月十三)由临潼区文体广电局主办、区文化馆承办的“临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暨“猜灯谜活动”在唐昭应坊如期举行,主要展演“栎阳木刻”和“陶埙”两个非遗项目。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临潼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刻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