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竹刻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竹刻艺术起源于西汉早期。经考证,扬州杨庙镇西汉墓出土的西汉竹刻《山水古柏图》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最好、由扬州人雕刻的艺术品实物。
扬州早期的竹刻以皮雕为主,且受濮仲谦的影响甚深,属于写意类的作品。清代中期,皮雕渐趋精细。至咸丰以后,扬州著名书法家、画家、印家吴让之以刀代笔,参与竹刻艺术,他将金石、书法和绘画等多种艺术技巧熔铸于刻竹之中,创造了新刀具、新刻法,开创了扬州竹刻特定的浅刻技艺。其法如在纸绢上 书 画,极具文人气息,在江淮间流传甚广,逐渐形成了以浅刻见长的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竹刻艺术。
竹刻技艺分雕、刻两种,雕有皮雕、根雕;刻有浅刻、深刻之分。刻竹时用笔抑扬顿挫,徐急快慢,意随刀至,一刻而就,深浅浓淡,虚实主次,别有一番笔墨意趣。
扬州竹刻题材广泛,选料考究,构思奇巧,工艺精湛。一方竹刻作品尽显作者书法、绘画、雕刻之才能,创作意境和内涵散发出艺术魅力。作品雅俗共赏,显现出小中见大、精细入微、形神兼备的儒雅书卷之气。
竹刻艺术家们以发展的眼光审视竹刻的文化属性与艺术特质,探索竹刻自身发展之路,显现中国传统的美学风格和竹刻艺术品的人生价值,走进大众生活,挖掘生活之情趣,现代作品文化含量更为丰富,题材更趋广泛,使扬州竹刻更具有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