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的文化,归根到底是情感和精神的张扬。如果说榆林信天游放飞的是情感,那么,榆林秧歌便是精神的狂飙。作为文艺发展始祖的秧歌,很早便在榆林生根。榆林秧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亦歌亦舞的表演。榆林秧歌有大场(俗称大秧歌)和小场(俗称踢场子)之分。大场是大型集体歌舞,可加入高跷、旱船、龙灯、竹马、花鼓、腰鼓、霸王鞭等表演技巧。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豪迈,情绪欢快奔放。小场是几个人表演的舞蹈、歌舞和小戏。参加人数为二、四、六、八人,成双成对,男持彩扇,女舞彩绸,既刚健,又柔美;既洒脱,又细腻。
榆林秧歌也称陕北秧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城乡群众普遍有闹秧歌的习惯。现在的新秧歌在传统秧歌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以工农兵为主角,以歌颂新生活和欢庆丰收为主要内容。在表演中突出扭、摆、走、跳,在三步一跳中,双臂连续左右摆动,随着节奏微微摇头摆脑,显得情致盎然,潇洒欢快,成为广大群众喜欢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榆林秧歌的场子设计主要有:双过街、二龙出水、蛇蜕皮、卷白菜、九曲灯、梅花盛开等等。伴奏乐器主要有锣、鼓、镲、唢呐。基本乐谱有《长流水》、《大摆队》、《得胜回营》等。80年代以来,秧歌队前加彩车、广告宣传队(车)、仪仗队、管弦乐队等,秧歌队中普遍增加了水船、狮子、龙灯、跑驴、大头娃娃、大头罗汉戏柳翠、张公背张婆、高跷、霸王鞭等,规模宏大,热闹非凡。每年春节期间,在榆林城举行秧歌汇演比赛,参赛最多达40多班,有不少国内外宾客专程来榆林观看、采风。
榆林秧歌是一种开放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说它居于开放性,是因为榆林秧歌像生长在黄土地上的毛头柳一样随处都可以生长。院落里、硷畔上、大路间都是秧歌表演的好场所。榆林秧歌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喜庆结伴而行。每逢大年春节,或是节庆之日,榆林大地到处是秧歌的海洋,城镇和农村都组织秧歌队,拜年问好。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访互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元宵之夜,还有举灯、提灯、担灯的彩灯秧歌以及九曲秧歌等。
这时,山在舞动,河在舞动,一切都在舞动,大地便在这情感的舞动中告别今天的欢乐而走向明天的欢乐。
信息来源:区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