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姑戏
周姑戏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姑戏是流行于山东省临朐县及青州、沂源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原称“肘鼓戏”,有200余年的历史。周姑戏与五音戏和茂腔同属于同一戏曲母体,但它的唱腔和曲牌与五音戏和茂腔又截然不同,其演唱形式原始古朴,唱腔优美动听,极具山歌风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周姑戏的主要唱腔是“周姑正调”,分快、慢两种,另外还有“喊娃娃”、“扑灯蛾”、“过仙桥”、“五齿筢”等曲牌。它以“四句腔”开头,然后以“三腔”、“四腔”作为上下句反复使用的板腔体,行腔用板、鼓、小锣伴奏。周姑正调以“5”为主间组成间关系,“5”在旋律进行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并起主导作用;以音节落间和上移五度为主题素材,头腔、第一乐节不但奠定了主间基础,并已开始出现主题素材的雏型,第二乐节便清楚地第一次出现。这一主题素材以它的上移五度过度,形成一句完整的头腔,然后灵活运用重复、移位、扩展、压缩等方法,发展了二腔、三腔、四腔、撂板和锁板,使唱腔万变不离其宗,保持它自己独有的风格。
周姑戏的剧目有“双生赶船”、“梁祝下山”、“王二卖草”、“闹学”、“崔寡妇上坟”、“亲家婆顶嘴”、“思春”等四十余出。周姑戏的演唱题材多是民间传说,表现的是风俗民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群众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