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皮影戏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绛州皮影戏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戏,即皮影戏,又叫“灯影子”,是用牛皮雕刻人形物状,借灯光在幕布上显影的一种民间戏剧,相传源于汉代。诗载:“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唐、五代时,佛僧以素纸剪刻影人,诵法念经,超度亡灵。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载:“每一方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影聚人。”反映了皮影在北宋时的演出盛况。元、明时期,皮影不仅在我国广泛流行,而且传到国外。清代各地影戏班社林立,演出风靡一时,遍及全国。绛州影戏便是在此时由陕西韩城一带传入的。

  绛州影戏以碗碗腔入曲,属于板腔音乐,用小铜碗碗击拍而伴奏。影戏的主要乐器有小铜碗碗、板鼓、截子、手锣、钹、小马锣、马锣和唢呐。弦乐有月琴、呼胡、二股弦、笛子等。影戏戏箱,一担可挑,但行当齐全,各种楼阁、花园、绣阁、书房、寺院、堂口,应有尽有。演出时可以腾云驾雾、上天入地,变化莫测。传统剧目有八十余个,如《火焰山》、《武松打虎》、《蝎子山》、《收火龙》、《五花马》、《通天河》等。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新绛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皮影戏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