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天琴艺术

壮族天琴艺术

壮族天琴艺术

崇左市壮族天琴艺术亦称“唱天”“弹天”“跳天”,是“唱”“弹”“跳”融合的歌舞音乐,流传于崇左市的龙州、凭祥、宁明、大新、天等、扶绥,防城港市的城区等地区,以及中越边境的越南岱、侬、傣族居住地区。2007年1月,龙州县和凭祥市联合申报的“壮族天琴艺术”被列入广西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州县的壮族唱天传播广泛,在内容与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极具代表性。

壮族天琴艺术渊源久远,是壮族先民创造出天琴用琴声沟通天地,用歌声表达情感,经过世世代代的延续和民间艺人创新,逐渐发展成歌舞乐互融的歌舞音乐。中越边境广泛流传的曲目《将千金》即是叙述金贵与牡丹这对恋人创造天琴的民间故事。清光绪九年《宁明州志》亦有记载天琴使用的情形。2003年龙州县龙州边防文工团组成女子天琴艺术组合,天琴艺术由民间艺人的堂屋、广场展示进入职业团体的剧场舞台表演,扩大了天琴艺术的生存空间,扩展了天琴艺术的影响力。此后,凭祥市、宁明县等地的天琴艺术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

坐式弹唱是天琴艺术的基本形态,在婚礼、满月、祝寿、节庆等场合表演,弹唱者两腿盘坐于席子上,右脚拇指系着一串铃铛,弹唱时抖动铃铛击节配音,常见为一人弹唱和多人弹唱两种形式。表演者自称天琴师,展示空间有家里堂屋、侬垌节的圩场。一人弹唱通常在堂屋,多人弹唱则在侬峒节的广场,“跳天”即舞蹈,在侬垌节欢乐情境中呈现。有传统曲调《开门曲》、《开路曲》、《逗天》、《解闷曲》、《放雁》、《跑马曲》、《欢乐曲》等。

天琴艺术是一种跨国流传的民间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特征、鲜明的民族歌舞音乐艺术特征、独特的民族口头文学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天琴艺术的传播交流,提升扩大了民族文化自信力和影响力。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崇左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艺术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