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冬天
一个又爱又恨的季节
它有好吃的糖葫芦和烤红薯
也有盼了一年的下雪天
但又是伸不出的冷
有的时候也会觉得
不是冬天越来越冷了
而是我们越来越“娇气”了
回头看看过去
30年前的冬天
没有暖气,没有空调
却一点也不觉得冷
那时候
家里的小煤炉简直是万能的
什么东西在上面烤一烤
都能好吃到提升好几个度
那时候
没有什么羽绒被
都是家里找弹棉花的做的实实在在的棉花被
直到现在比起轻飘飘的被子
还是更喜欢沉甸甸的棉花被
压在身上一点点冷空气都不会跑进来
那时候
被子里抱着一个暖水袋
仿佛就有了宝物一样
身体圈成个团把它夹在中间
那时候
遇上个艳阳天
每家每户都把被子抱出晾晒
盖在身上满满都是阳光的味道
那时候
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印着“喜”字的搪瓷盆
晚上回家接一盆热水泡泡脚
那叫一个舒服
那时候
冬天最期待的就是
奶奶做的新棉衣
喜欢的花布在奶奶的手下
踩着缝纫机哐噔哐噔用不了两天
一身暖和的棉衣棉裤就做好了
那时候
洗澡都是在公共澡堂
热腾腾的水仿佛能烫掉一层皮
妈妈说这才能洗干净
紧接着拿着澡巾开始用力的搓
那时候
遇见街边吆喝买糖葫芦的
一定要买一串
舍不得大口大口的吃
都是慢慢舔着吃
然后糖汁流了满手
那时候
冬天限定的甜蜜
就是空气中弥漫的烤红薯香气
一定要挑一个烤得流糖的红薯
那样的最甜
靠近皮的那部分最最好吃了
吃完之后再拿着小勺慢慢享用
那时候
馋猫在冬天分成两个帮派
一个是烤红薯派
另一个就是炒板栗派
甜甜糯糯的板栗在大铁锅里翻炒的油亮油亮
一颗一颗停不下来
那时候
多数家庭都没有汽车
一辆二八的自行车上
托起全家的希望
那时候
每节下课后
孩子们都会走出教室玩各种游戏
那时候
下雪是常事
而且都是大雪
还没等雪停
就能听见窗外孩子们的欢笑声
那时候
冬天没有面包服和雪地靴
一身大衣+雷锋帽
就是大街上帅小伙的标配
那时候
没有几百几千的护肤品
一盒子雪花膏能用好久
那时候
街边爆米花摊前
总是围着一圈小孩子
到开锅的时候
爷爷不忘记嘱咐一句:“捂上耳朵!”
那时候
没有比绿皮火车更方便的交通工具了
站着的坐着的
环境再拥挤
也难掩人人脸上的兴奋
车上没有接水处
乘务员拉着水壶挨个倒水
买个东西也要用杆称称一称
那时候
冬天要靠烧煤取暖
所以一到降温的时候
家家户户门口热闹的做起煤
那时候
只有到了年根
才会张罗着杀头猪添点荤
一家杀猪几家都过来帮忙
烟囱里冒着炊烟
孩子们期待的蹦蹦跳跳
那时候
年味根本不是去饭店里面吃一顿那么简单
一家老小围着包饺子
和馅、揉面、包,分工明确
小孩子总是赖在旁边
直到大人揪下一小坨面给他才开心的跑开
那时候
还没有禁止燃放烟花鞭炮
小孩们吵着闹着拽着大人出门放炮
摔炮、大地红、串天猴
各种各样的鞭炮应有尽有
站在炮摊前面走不动道
那时候
对过年的热情一直持续到十五十六
到了那天可以赶很远的路去看灯会
买一个最喜欢的灯笼
到了家里还不愿意放下
那时候
快乐是最便宜的东西
那时候
生活过得苦了点
但心里装满了沉甸甸希望
以前总是把终于挂在嘴边。
终于过年了,终于毕业了,终于长大了,终于去到更远的地方了......好像每一次告别都变成一场解脱。
直到后来才明白,当年盼着早点过去的生活,是现在最挂念却回不去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