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吃货中一直流传着和一个说法:看一个人是不是真“吃货”就看他爱不爱逛菜市场。过去多年间,市面上写美食的新书多了不少,但对菜市场着墨的依然不多……直到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人超会吃》出现。
《中国人超会吃》作者之一王恺
在这部新作中,曾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的作家王恺和资深媒体人戴小蛮联手,把55道食谱、14篇饭桌观察和6个“超会吃”的城市的菜市场万象等等,一口气“端”到了读者面前。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超会吃”里没算重庆?精研美食的作家是怎么逛菜市的,又有哪些细节足以令他格外吃惊?19日下午,这本书的作者之一王恺作客重庆精典书店,来了一场现场释疑……
没有重庆确实是遗珠之憾
王恺和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对谈现场
《中国人超会吃》足以让每个翻开书的读者“流着口水”读完。55道食谱囊括了素烧鸭、松茸莼菜汤、酒香草头等一听就不简单的珍馐。这其中,此前就已经凭借《浪食记》圈粉无数的王恺“承包”了《回锅肉》《宫保鸡丁》《玉太守八宝豆腐》《大煮干丝》等30道菜的撰写;而北京、上海、苏州、扬州、南京、成都6大城市的市集观察则由戴小蛮执笔。
记者第一个好奇的问题就是书中6大“会吃”的城市是如何挑选出来的,或者说为什么被无数外地游客追捧的重庆没有入选。“最初我们根据中国的地形地貌来选择城市的。地形地貌导致历史不同,在吃的方面也有不同。”王恺说,像昆明可能就是高原城市的代表。王恺笑着透露,其实最初是选了重庆的,“它是峡谷地带、长江上游城市里的典型。”
“但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条件所限,没法完成原本计划的10个城市。”王恺表示,受此影响,其实“割爱”挺多,也确实留下了遗憾。“除了重庆,还有像广州,东北、西北的城市。这些地方地理、气候不同,导致食材、吃都非常不一样。”王恺说,所以作为作者,“我们也挺希望能出第二本,把遗憾都补上(笑)。”
菜市场的野性会给人更多的爱
《中国人超会吃》
回到《中国人超会吃》里十分重要的菜市场部分。这部分虽然并非王恺操刀,但毋庸置疑的是菜市场在这位精研美食多年的作家心里地位斐然。“对比超市各种东西都摆的规规矩矩的,我觉得菜市场明显是更有野性和生命力的。”王恺这样说到。
“你想象一下,在那么多陌生食材中,被方言招呼着,这是多奇妙的体验和感受啊。”在王恺看来,这里面是包含了很多爱和真切的、活色生香的美感的。“像你去了苏州的菜市场,看到那么多人戴着专用的铜指甲套剥鸡头米,你就会瞬间明白为什么鸡头米可以卖到八、九十块一斤。”
王恺说,逛菜市场也是一种长见识。“尤其是在沿海城市。有些食材的字我一开始都不认识。”王恺举例说,比如福建一带喜欢做的一道菜叫“红蟳米糕”。“这‘蟳’字,我最初真没见过。”他说,在当地菜市场看到后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螃蟹。
重庆菜野性的一面很有魅力
王恺为重庆读者签书
“我觉得自己重新认识了中国食物。”这是王恺做完《中国人超会吃》后的一大感受。他颇为感慨地说,其实“懂”其实是一件特别难的事。“这次写了这本书其实可以说是我觉得自己重新认识我们的国家,以及它的很多东西。比如说,中国人为什么在‘吃’上这么用力、吃得这么好?”
落到重庆的美食上,王恺初始记忆虽然不是火锅,但也和重口味有关。“我印象很深的是眼镜牛肉面。”王恺笑言,自己当时完全被惊呆了,“我觉得它就是一碗火锅底料拌面,不是一碗面(笑)。”
王恺坦承,其实自己蛮喜欢重庆菜的江湖气息的。“它可能有野的、爆的方面。可以说,大家用在重庆人身上的形容词,其实都可以用在重庆菜上:江湖、豪气,喝大酒的快乐等等。”
“重庆诞生了那么多风靡全国的菜品:辣子鸡、酸菜鱼、水煮牛肉……我觉得可以说,这座城市发现食物本身的魅力(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上游新闻记者 文字/视频 裘晋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