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天卖几个亿、为抢货打起来,那些百年月饼的魅力在哪?

旅游 电商在线 2021-09-22 15:00

原标题:38天卖几个亿、为抢货打起来,那些百年月饼的魅力在哪?

38天卖几个亿、为抢货打起来,那些百年月饼的魅力在哪?

文/郑亚文

编辑/范婷婷

“你凭什么一个人买那么多?”“我跟你讲不要那么自私,你买光了后面的人怎么办?”

温州桥墩镇,林淑盛月饼店门口。排了几个小时队伍的男人忍无可忍,嘴里喋喋不休。后面的人应声附和,有人已经撸起袖子,扬言要干一仗,谁赢了月饼就是谁的。

林元山见惯了这场面,尽管他限号、限购,还是有人因为抢月饼起争执。对于温州人来说,吃一口桥墩月饼,才算过了中秋。

另一边,广东吴川。从七月初一开始,经销商进入“抢月饼战争”。连续数夜守在金九月饼厂门口,通宵排队。定的1万盒月饼,最终可能还会被压几千盒。

林淑盛月饼和金九月饼,是历经了百年的月饼牌子,都在当地享誉盛名。在被潮流包装、联名跨界充斥的月饼市场里,这些一个饼重2斤,主打伍仁口味的大月饼,仍然拥有城市标志般的地位。

月饼“凡尔赛”

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林元山家的月饼就断货了,只剩下几个口味。食客中多有抱怨,不少人无功而返。

林淑盛月饼的名号,在温州桥墩镇几乎无人不晓。每年中秋前夕,为了那一口延续百年的味道,本地人会从各地赶来,在外的温州人就想方设法托人邮寄。还有做生意的客商,包括每年只做一个月的月饼经销商,纷纷前来批发。

这些年,经常有人在店门口,为抢月饼厮打起来;有的人开车几百里,排队大半天,却因产能不够,只能失望而归;还有人为了买月饼,试图托关系走后门。

“很多人会觉得,能买到林淑盛月饼,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林元山讲得并不为过。

不过吴川的金九月饼更夸张,中秋节前一个星期,工厂内连轴转了三十七、八天的机器准时安静下来。接下来这个礼拜,是月饼零售的最后高峰期。金九却“罢工”了。

其职业经理人玉剑,给了一个相当“凡尔赛”的答案:“要给吴川其他的月饼品牌,留点生存空间。”

在吴川,中秋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金九工厂外的一条街上,早在中秋前一个月,就变成了一条“月饼街”。

搭着红色帐篷、挂着红色灯笼的月饼摊,沿路两边一字排开,延绵数百米,大多是吴川本地的月饼品牌。

玉剑解释,月饼街之所以摆在金九工厂门外,是因为经常会有外地的旅游团,坐着大巴到工厂的透明通道,参观月饼制作的过程。

“这些游客,以及到工厂订货的经销商,如果没抢到月饼,那么外面的月饼街,可以提供给他们更丰富、口味更多的月饼品牌。”

口气听起来有点狂妄,但金九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每年,工厂从农历七月初一,到八月初八,开工不到40天。3000多个工人齐上阵,日销十几万盒,产值数亿元,占吴川月饼年产值70-80%。在金九的天猫旗舰店里,上架才一个月的月饼,最高链接月销已达十万加。

“为了行业健康发展,最晚每年八月初八会停工。”经销商们是坐不住的,通宵排队,打电话求玉剑,“多给点货吧。”玉剑很无奈,“产能确实跟不上。”

传承

金九月饼的品牌名,来自创始人郑金九。1917年,郑金九的父亲开了间面食铺子,其中的伍仁饼,就是如今金九月饼的雏形。

今年87岁高龄的郑金九,十岁出头,就跟着父亲学习厨艺。长大后,他开了酒楼。在父亲的基础上,从全国各地收集食材:广东增城的橄榄仁、新疆的瓜子仁、云南的核桃仁等等。改革开放后,郑金九又加入了浙江金华的火腿。最终演变成如今的金九月饼。

原本,月饼只是金九酒店里的餐点。后来,变成员工的中秋福利,还拿来送给街坊邻居。90年代起,金九酒店门口每到中秋就支出一个摊子,专卖月饼。

最初没有品牌意识,月饼用简单的油纸包装,贴着嫦娥奔月的画像。街坊邻居都喊“金九月饼”,名气逐渐传到其他地方,附近湛江、茂名的人都慕名而来,甚至还有经销商来拿货。

需求量大了之后,厂子就建起来了。2005年后,吴川当地的大商场、小超市、水果店,都能见到金九月饼。

金九更是凭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吴川的月饼市场。外地人来买的多了,当地不少酒店也开始推出月饼品牌,为吴川争得了“中国月饼之乡”的称号。

百年品牌靠的都是传承。桥墩月饼的名号,差不多也要追溯到1910年前后,林元山的曾祖父林淑盛十岁出头,为了吃饱饭,跑到福建给糕点铺当学徒。后来带着手艺回桥墩镇,开了间糕点铺子。

铺子里卖得最火的,是用猪脊背肉、蜜饯、花生、芝麻等材料为馅的大月饼,重1-2斤。没有保鲜技术的年代,林淑盛用白糖腌制猪肉,经白糖腌制的肉变得半透明,吃起来也不会腻。

那时候,吃肉的机会少,每到中秋,林家的月饼都很受欢迎,“林淑盛月饼”逐渐在温州声名鹊起。

到林元山父亲这一代,仍延续“前店后厂”的模式。月饼除了烘烤,都是纯手工制作,产量注定受限。父母拼全力,每天也只能做1000多个月饼。

排队的人太多,月饼每一出炉,就被一抢而光。父亲看队伍太长,便开始限号购买。结果好几次,有人看好不容易排到了自己,一口气买下100多个。后面的人怨声载道,有时怒气憋不住当场打起来。

再后来,父亲又开始限购。想尽办法让来的人都能买到月饼。但在林元山看来,这些都治标不治本。

他也从来没想过,会接下父亲的担子。毕业后,林元山干脆去了上海工作。但每年中秋前,他都会被父亲喊回来帮忙。“家里就跟战场似的,父母忙得脚不沾地,带着几个工人,晚上连觉都没得睡。”林元山经常半夜被父亲捞起来,帮忙包月饼馅,“太累了。”

被父亲劝了好几年,林元山最终还是在2008年辞了工作,回家开始经营家里的月饼铺子。

乡愁

辞职继承月饼铺子,林元山是认真考虑过的,他想了两个方向,一是把以曾祖父“林淑盛”为名的月饼,注册成品牌;二是建工厂,开天猫店。

这样的想法却遭到父亲的激烈反对。“现在已经够累了,做大了还得了?投入那么多,万一亏了怎么办?”祖辈百年来都守着独门小店,不愁销量,父亲做得很开心。

父子俩坚持己见,一碰面就吵。林元山没办法,瞒着父亲租好厂房,请好工人,坚持要办工厂。父亲大发雷霆,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父亲生气地甩手:“不管你了,看你能折腾出什么来!”

厂子投产后,每天能出六七千个月饼,但还是无法满足本就极缺货的线下门店。加上林元山又开了天猫店,为了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他还新增了蛋黄、肉松等口味,这下产能更紧张了。林元山还在不断在扩充产能,到今年,厂里能日出1万多个月饼。“但还是不够。”

产能跟不上永远是最头疼的事情,金九每天十几万盒的产量,仍然填不满经销商和买家的胃口。

“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这种老式月饼,不能囤货。”不论是林元山的猪肉伍仁,还是金九的坚果火腿伍仁,都是当天烤,立马发货。“金九的仓库,每天都是空的,烤月饼的速度,快不过经销商抢货的速度。”

为全国人民提供月饼的商家们,自己却过不了中秋节。

玉剑这段时间,回家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他公司工厂两头跑,累了就在办公室旁的房间躺一会,时不时还会被求货的客户一个电话叫醒。

林元山每晚忙到凌晨两三点,睡两个小时,5点起床。父亲看了心疼得不行:“你说你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干嘛。”

回家干了十多年的林元山,仍然说不上有多喜欢这个行业。但每年看到那么多熟客,不顾路途奔波坚持跑来,他又觉得自己的坚持是有意义的。

连续好多年,一个在外做生意的温州商人,都要托林元山邮寄月饼。今年,他一口气买了4000多元的月饼,光邮费就花了2000多元。还有定居意大利、香港、台湾的温州人,每年回来探亲,都会绕路过来带几盒回去。从他还是学生起,就在自家买月饼的温州人更是数不过来。

小时候的林元山不懂,但如今的他能理解,每年这个时候,是在外温州人最想家的时候。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